文/周行易
【原文】
维王克殷,国君诸侯乃厥献民、征主、九牧之师见王与殷郊。王乃升汾之阜以望商邑,永叹曰:“呜呼,不淑,兑天对,遂命一日!”维显畏弗忘。
〔注释〕
维:句首语助词。
王:周武王。
国君:此指原殷商国君纣王。因武王才克殷,尚未立为天下之王,故此依旧称纣王为国君。
乃:犹及也。《庄子·逍遥游》:“然后乃今培风”。见《中华大字典》释乃。
厥:代词,其。指前国君。
献民:犹贤民。此指商遗民中臣服于周者。见《汉语大词典》释献民。献:贤也,与贤通。《说文通训定声》:“献,假借为贤。”又,献:善也。《庄子·大宗师》:“献笑不及排。”《释文》向云:“献,善也。”献民亦即善民、良民。
征主:即政主。《韵会》:“征通政。”政主即执政者。见《汉语大字典》释政主。此指殷商王朝归顺于周武王的官吏。
九牧:郑玄注:“九州之牧。”后泛称地方官。
师:军队。
与:如。《广雅·释言》:“与,如也。”如,至也。《吕览·赞能》:“生与之如国。”《尔雅·释诂》:“如,往也。”
乃:于是。
汾之阜:突起之高地。汾通湓,湓:水向上涌起。《通雅·地舆》云:“湓溢,满起貌。”上涌即向上突。湓亦从阜,通邠。《周本纪》此句作“豳之阜”,豳与邠同。旧训此汾为汾河不妥,离郊太远,与情境不符,此既言会于殷郊,必指殷郊之高地无疑。
永:长。《说文》:“永,长也。”
淑:善。《尔雅·释诂》:“淑,善也。”
兑:《说文通训定声》:“兑,假借为达。”此为遭到意。
对:应。《仪礼·士冠礼》:“冠者对。〔注〕:应也。”此当训作报应。
遂:于是,因此。
命:使。《说文》:“命,使也。”
维:以。
〔译文〕
周武王灭殷后,原殷商王国国君所封之诸侯及其贤民、官吏和九牧地方军队谒见武王来到殷都郊外,武王于是登上隆起的高地望着商都长叹道:“殷纣王不善,遭到上天报应,因使其毁于一旦!”以警示大家心生畏惧不敢忘记。
【原文】王至于周,自鹿至于丘中,具明不寝。王小子御告叔旦,叔旦亟奔即王,曰:“久忧劳问,害不寝?”曰:“安,予告汝。”
〔注释〕
周:指宗周所在地丰、镐。
具明:达旦。见《汉语大词典》释具明。此意为通宵达旦。
王小子御:武王身边一位叫“御”的侍从。
叔旦:武王弟弟周公旦。
即:靠近。
问:敢问。为谦词。
害:何也。此为疑问词。如《诗经·葛覃》:“害澣害否。”
安:止,定。此意为坐下来。
〔译文〕
武王回到宗周丰镐后,从鹿地至于丘中,通宵都睡不着觉。他身边一位叫御的侍从把这情况禀告给周公旦,周公旦急忙赶到武王身旁,问武王说:“敢问是因为长期忧劳吗?为什么睡不着觉?”周武王回答说:“你先坐下,我告诉你原因。”
【原文】王曰:“呜呼,旦。惟天不享于殷,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满野。天不享于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厥征天民,名三百六十夫。弗顾,亦不宾灭,用戾于今。呜呼!于忧兹难,近饱于恤。辰是不室,我未定天保,何寝能欲。”
〔注释〕
不享:违背上天旨意。《中华大字典》:“不享,违上也。《书·洛诰》:‘亦识其有不享。’注:亦识其有违上者也。”《经籍纂诂》:“奉上谓之享。”此之“惟天不享于殷”乃倒装句,是殷不享于天,违背上天旨意的意思。因此上天对殷不满。
发:周武王之名。
生:出生。
夷羊: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韦昭注:“夷羊,神兽;牧,商郊牧野也。”因以比喻贤者。
飞鸿:此喻有鸿鹄之志的贤者,意同上文夷羊。关东孙樵《大明宫赋》原编者评:“飞鸿在野,而庙堂比户可封。”比户:每家每户。飞鸿在野比喻贤者在野,不被殷廷所用。
乃今:而今,方今,如今。见《汉语大词典》释乃今。《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其中之乃今便训作而今。
有成:成功,有成效,有成就。此指武王克殷成功。
维:思。
建殷:立殷商王朝。
厥:其。
征:征集,招揽。
天民:贤者。《汉语辞典》:“因明天理,适乎天性,故称。”《孟子·尽心上》:“有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集注》:“民者,无位之称。以其全尽天理,乃天之民,故谓之天民。”
弗:不。
顾:眷也。《文选·张衡赋》:“神歆馨而顾德。”又,念也,《国语·齐策》:“而不顾万乘之利。”《国语辞典》:“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后世因称天子为‘万乘’。”
宾弃:摈弃。宾通摈,意为抛弃、罢黜并放逐。《书·舜典》:“宾于四门。”
用:以。因此。
戾:罪也。《左传·文公四年传》:“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见《中华大字典》释戾。
于:对于。介词。
忧:愁也,见《玉篇》。思也,见《尔雅·释诂》。
难:灾祸。《中华大字典》释难:“患也。”
恤:忧虑。《说文》释恤:“忧也。”
近:近来,最近。
辰:此谓天之中。《经籍纂诂》:“辰,北极也。……北极,天之中也。常居其所。”见《公羊传·昭公十七年传》注。
是:正也。《说文》:“是,直也。从日正。”段注:“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左传》曰:‘正直为正。’”
室:此室当训作实。意为落实、验明、核实。《说文》:“室,实也。”《字汇》:“实,验也。”
天保:谓上天保佑,使之安定。《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郑玄笺:“保,安。尔,女也。女,王也。”后引申指皇统﹑国祚。一说保是保斗,为古代车盖中心轴端部件。天保,借指天之中枢北极星,引申指人世政治中心,如京邑、国都。参阅陆宗达《训诂简论》。
欲:想。
〔译文〕
武王说:“啊,贤弟旦,上天对殷商不满,自我姬发未出生,到而今已有六十年。就像吉羊和祥鸟在荒野一样,殷商王朝有能力的贤臣也都被殷纣王赶下野了。上天对殷商不满意,因此才有了我们周族今天的成功。遥想上天扶立殷商,当时也征集、招揽了能穷尽天理的贤民三百六十人。他们没有顾念殷商亡国的危险,也没有阻止殷纣王为恶而废弃他,以致殷纣王的罪恶越来越大,发展到今天不可收拾的局面而被上天抛弃。啊,我对这种灾难很担心,近来更是充满了忧虑。我们的正统地位还没落实,我还未能获得上天保佑,未能卜得“土中”建新都以赢得天下信任,我哪里还能有心思睡觉啊。”
【原文】王曰:“旦,予克致天之明命、定天保、依天室。志我其恶,专从殷王纣。日夜劳来,定我于西土。我维显服,及,德之方明。”
〔注释〕
克:此当训作肩负。《说文》:“克,肩也。”段注:“肩谓任。任事以肩,故任谓之肩,亦谓之克。《释诂》:‘肩、克也。’”《说文系传》:“肩,任也。任者,又负荷之名也。”
明命:受天意而即帝位。见《国语辞典》释明命。《尚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天室:天之宫室。《中文大辞典》:“天室,天之宫室。谓都也。《史记·周本纪》:‘定天保,依天室。’正义:‘武王答周公云:定知之安保我位,得依天之宫位。’”
志:此训作记。《中文大字典》:“在心为记。”见《诗序》。
恶:此训作羞耻,耻辱。《孟子·公孙上》:“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史记·平原君虞卿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专:《史记·周本纪》作“贬”。贬,意为降低身份。
从:随。
劳来:以恩德招之使来。亦作劳徕。见《汉语词典》释劳来。
西土:指宗周所在的丰、镐。此相对殷都中国而言。
维:思。
显服:官服,借指官爵。见《汉语词典》释显服。此当指君临天下之王位。
及:此当训作继,意为兄死弟继位。《经籍纂诂》:“及,犹继也。……相及犹相继也。……兄死弟继曰及。”《中华大字典》:“及,继也。”《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传》:“一生一继。”《注》:“父死子继曰生,兄死弟继曰及。”阮元云:“谓兄弟相踵者也。”《荀子·儒效》:“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注》:‘及,继也。’”
德:升。《说文》:“德,升也。”或训作得。《经籍纂诂》:“德,得也。”《广雅·释诂》:“德者,得也。”
之:至。
方明:上下四方神明之象。木制,方四尺,设六色六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视时所置。见《汉语词典》释方明。亦即“方明坛”,诸侯朝见天子、会盟等各种典礼皆在方明坛上完成。见《汉语大词典》释方明、方明坛。
〔译文〕
武王说:“贤弟旦啊,我肩负着致使周族能受天意而即王位,以及选定能获上帝保佑、与天上宫室最近的地方建周都的使命。我牢记所受的耻辱,屈从荒淫无道的殷纣王为臣,时刻不忘以恩德招徕天下诸侯和臣民,奠定我们西土周族在天下人心中的领军地位。可我的身体已经不行,我深思我们刚获得的天下之主王位,需兄我把它传给贤弟你,才得以升至方明坛上向天下臣民昭示了。”
【原文】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王□〔所〕□〔言〕传于后王。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予有使汝,汝播食不遑食,矧其有乃室,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予休。予近怀子,朕室汝维幼子大有知。昔皇祖厎于今,勖厥遗,得显义。告期付于朕身,肆若农服田,饥以望获。予有不显,朕卑皇祖不得高位于上帝,汝幼子庚厥心,庶乃来班。朕大肆,环兹于有虞,意乃怀厥妻子,德不可追于上民,亦不可答于朕,下不宾在高祖,维天不嘉于降来省,汝其可瘳于兹?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今用建庶建。”
〔注释〕
常:长久,经久不停。
对:对答,回复。
□□:此所缺二字据上下文意可补为“所言”。
传于后王:指上文所说的兄传弟继王位事。
维:此表示判断,相当于乃、是。《诗·小雅·谷风》:“众维鱼矣。”
达:此训通达事理,见识高远。见《中文大辞典》释达。
使:此当训作推举。《大戴礼记·魏将军文子》:“有众使也。〔注〕:‘使,举也。’”见《中华大辞典》释使。
播食:布设食物。见《汉语大词典》释播食。
不遑:无暇,没有时间。《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矧:况且。《说文》:“矧,况也。”
其:代词,此指周公旦。
乃:你。此指周公旦。《左传·僖公十二年》:“余嘉乃勋。”
室:家室。
二神:阴阳之神。见《汉语大词典》释二神。此当指死神。
灵期:此当训作死期。见《汉语大词典》释灵期。
未致:此意为未及登王位。
休:停止,完结。此当训作死亡。《说文》:“休,息止也。”
近:近来。
怀:思念。《说文》:“怀,念思也。”
子:子嗣。此当指文王之子嗣即武王兄弟们。
室:此指周王室。
汝维:维汝之倒装句,意思是唯有你。
幼子:此当特指比武王年幼之弟周公旦。
知:智慧。
皇祖:远祖,高祖以上的祖先。见《汉语大词典》释皇祖。《诗经·小雅·信南山》:“献之皇祖,曾孙寿考。”
厎:至。《集韵》释厎:“至也。”
勖:勉励。《说文》:“勖,勉也。”
厥:其。此指周族列祖列宗。
遗:遗留,此当指后裔。
显义:发扬正义。谓显着而重要的事义。见《汉语大词典》释显义。此当指实现周族称王天下的抱负。
告:示也。《说文》:“所以告人也。”《列子·天瑞》:“而昧昧者未尝告。”
期:盼望,希望,期望。
肆:极也。《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注〕:‘肆,極也。’”
若:如,像。
卑:卑古同俾,使也。
不得:不能。《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庚:继,续。《经籍纂诂》:“庚,续也。《国语·晋语》:‘姓利相庚’注。”
心:心愿。
庶:希望,希冀。《广韵》:“庶,冀也。”
乃:你。指周公旦。
大肆:古谓帝王死后,陈尸沐浴。《周礼·春官·小宗伯》:“王崩大肆,以秬鬯渳。”郑玄注:“大肆,大浴也。”玄谓“大肆,始陈尸伸之。”
环兹:围绕这些。
虞:忧虑。
意:猜想。
乃:你,指周公旦。
怀:思念,挂念。
妻子:妻与子。
上民:像天民那样的贤者。
下:在下的子孙。相对高祖而言。
不宾:不臣服,不归顺。见《汉语大词典》释不宾。此指不顺从,即谓不遂意。
高祖:即皇祖,远祖。
在:于。《中文大辞典》:“在,犹于也。《左氏·襄·八》:‘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不嘉:不满意。
省:省察。
瘳:病愈。减损。
乃今:而今。
相后:谓前后相隔。见《汉语大词典》释相后。此意为阴阳两隔。
筮龟: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此当训作占卜。
建:立。
庶建:非长子而袭承王侯位。见《汉语大词典》释庶建。
〔译文〕
周公旦闻言涕泪纵横,长哭不止,不能对答武王所说的传位于他之事。武王说:“贤弟旦啊,你是我通达事理、见识高远的弟弟,我这样推举你担此重任,也知你已为我们周族操心劳累,忙得连摆好了饭菜都没时间吃;况且你也有自己的家室,有许多私事要处理,但如今是上天要推举你这位文王贤子担此重任啊。阴阳二神已告知了我的死期,我来不及登王位就会死去。我近来常常怀想父王生下的我们这些王子。我们周王室的这些王子中,唯有你这位比我小一点的王子有大智慧,只有你才能胜任这个天下之主的王位。由从前的远祖不窋至于今,我们周族的列祖列宗无不勉励其后代励精图治,期盼周族能称王天下。父王临终前亦曾把保训传与我,告知我周族称王天下的期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极像农夫耕田,因饥饿而盼望获得丰收一样,也极渴望实现我们周族期盼已久的伟业。可我还没有完全实现,我还没正式成为天下之主,没能使皇祖的地位高升至与上帝一样齐。你作为比我小的王子要继续实现先祖的心愿,希望你能接好这个班。我将死去,围绕着这些事翻来覆去思忖还是有忧虑,猜想你放不下你的妻室儿子,会因家事影响国事,德不配为上帝之民,也未能对得起我的托付,作为在下子孙不能顺远祖心愿,上天不满意你的表现而下来省察,有可能会像抛弃殷商一样抛弃我们。你能让我不再担心这些吗?而今我兄弟二人即将阴阳两隔,我占卜看我们的新都建在哪里,我现在就决定立贤弟你来继承王位。”
【原文】叔旦恐,泣涕其手。王曰:“呜呼,旦!我图夷兹殷,其惟依天,其有宪命。求兹无远,天有求绎,相我不难。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途,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
〔注释〕
夷:此训作倚,倚靠,挨着。《礼记·曲礼上》:“在醜夷不争。郑玄注:‘夷,犹倚也。’”《说文》:“倚,依也。”旧训“夷兹殷”为铲平、消灭此殷于文意不妥,此当训靠近兹殷都。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自之乂民”可互证。由何尊铭文可知武王拟在殷都中国建都,以顺继上天成命。这是在当时形势下取得正统天命以获天下信任的最直接了当的选择。此为武王向周公传授卜中定都方案的第一种方案。接下来是陈述为什么要选这样的地方度邑的理由。
宪命:可让天下效法之政令。《尚书·说命》:“惟圣时宪。〔注〕:‘圣王法天以立教于下也。’”又,君主之命令。《宋史·程师孟传》:“宪命即成,天下亦莫如之何。”又,国家之法规。《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诗商。”
绎:陈述。《尚书》:“庶言同则绎。孔传:‘众言同则陈而布之。’”《礼记》:“绎者,各绎己之志也。孔颖达疏:‘绎,陈也,言陈己之志。’”
相:扶助。《集韵》:“相,助也。”《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尚书·立政》:“用劢相我国家。”
汭:水北。《尚书·五子之歌》:“徯于洛之汭。〔正义〕:‘待于洛水之北。’” 汭又云为两条水流汇合处 。《说文》:“汭,水相入也。”
阳:天。此意为“天之中心”。《中华大字典》:“阳,天也。《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又,《文选·左思·魏都赋》:“阳灵停曜于其表,阴祗雾于其里。”阳灵即天神。又阳祀亦指祭天。见《汉语大词典》释阳祀。此所谓“居阳”即处于天地中心,亦即“土中”。这句话当为清华简《保训》所载文王临终前传宝训给武王时说的那句话。宝训即詷,詷即同,同亦即合、即中也。可知传宝训即传“中”,亦即传“卜天地之中建都”。文王临终前将此训传给了武王,故武王临终前欲传位周公时也必将这句话传给周公。周祖不窋原在夏朝任农官,周族世代所传之“中”亦必为夏都所处之“中”,而《度邑》一文中只有此句话涉夏,故武王向周公说的这句话应即周族世代相传之宝训:“詷(中)”。此为武王向周公传授卜中定都方案的第二种方案。而之所以将祖传宝训作为第二种方案,是因当时的形势使然,毕竟夏朝已隔了一个朝代,当时天下诸侯、臣民将殷都所在视为“中国”以习以为常,若取原夏都所在为中,还需再造势宣传。
无固:天地沟通无阻塞。《说文》:“固,四塞也。”
有夏:夏王朝。
我:我们,指周王室。
望:此为名词而非动词,当训作边界、边际。如《吕览·下贤》:“神覆宇宙而无望。”《经籍纂诂》:“无望,无界畔也。”或训作地望,指地理位置。至于《周本纪》此句简述为“南望三涂,北望岳鄙”,中间少了“过于”二字,则此望可训作至,意为达到。《广雅·释诂》:“望,至也。”如此,则此句当训作我们南边至三涂,北边至岳鄙。旧训此“望”为武王在洛阳眺望,然后选定在洛阳建都,有两个矛盾无法处理:1、武王既已亲自定好了在洛阳建都,那么天保已定,成竹在胸,他还为此忧虑做什么?2、武王即已亲自定好了在洛阳建都,那么周公遵旨去建便是,为什还要到处卜中?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可见旧释如此训是说不通的。
鄙顾:为顾鄙之倒装句式。顾,环视。《说文》:“顾,环视也。”鄙,边鄙。《广韵》:“鄙,边鄙也。”《左传·隐公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注〕:‘鄙,郑边邑。’”鄙顾,即环视四鄙。然此乃武王在病榻上嘱周公于何处卜中所说之词,并非实地四顾。
瞻:瞻通詹。《周本纪》此句即作詹。詹与占通。《说文通训定声》:“詹,假借为占。”《中华字典》:“詹,同占。《文选古诗》‘四五詹兔缺’〔注〕:‘詹与占同,古字通。’”故从卜中之语境审之,此瞻当训作占,即占卜定中。
过于:此“过”为衍文。《史记·周本纪》此句中已删除。
河宛:黄河以北的宛水。据《洛诰》,应即周公所卜之黎水,其处近安阳殷墟。
伊洛:指夏王朝所在的伊洛。据《洛诰》文义及卜“土中”所涉地名可知,此所云之伊洛当不是指河南洛阳的伊水、洛水。据《史记·吴起列传》所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有夏之居与洛阳的山川形势并不相符。与洛阳有关的“河济”在洛阳之北,其“济”更是在洛阳之北偏右;而若”右泰华”之“泰”指山东泰山,那“华(华山)”又在洛阳的西北,况且,谈洛阳形势也不会扯到右边那么远的泰山。可见,吴起所述的夏桀之居的山川形势当另有所指,由此亦可见武王所说的有夏之居不是在河南洛阳。而且,洛阳的伊、洛水之名都应是周公定洛阳为新“土中”后才以有夏之居的伊洛名附会的。《洛诰》云周公先卜河朔黎水,再回到河之南卜洛阳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整个过程都没有卜伊、洛。可推那里当时根本就没有伊、洛。若有,也就无需再去卜涧水、瀍水了。旧释将“惟洛食”训为“唯有洛才食”,云这是与涧水、瀍水比较而言,意为去涧水、瀍水卜之前已经是卜了伊洛为食兆的。这样说也说不过去。若周公已经卜得洛阳伊洛为食兆,仍存在一个他为什么又要去涧水、瀍水卜的问题,这于情于理都是解释不通的。故“惟洛食”三字当另有含义。惟可训有,训是。《书·酒诰》:“我闻惟曰”,即“谓我闻有此语也。”《书·禹贡》:“济河惟兗州”,即济河是兗州。以上训释见《中文大字典》释惟。故“惟洛食”可训作“有洛之吉兆”或“是洛之吉兆”,意为“有”或者“是”夏王朝所在之洛那样的吉兆。这样,卜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有或皆是夏洛之吉兆,这句话表意就很通顺了。涧与伊、瀍与洛上古音声韵近同:涧,见母元部;伊,影母脂部。见影为一声之转,脂元为同类旁对转。瀍,定母元部;洛,来母铎部。定来旁纽,铎元通转。因此,很可能原来洛阳那里的河流即称涧水、瀍水,周公或因其与伊、洛发音近同,加之那里据当时的天下山川形势而言,又确是居于天下道里之中,故周公才将其比作武王所说的“有夏之居”去那里卜中的。而既已定都于那里,便将那里两条较大的河也取名为有夏之居的伊洛名了。这亦或是所谓的“遂武王之意”。这样训释,上述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至于周公为何未去真正的有夏之居伊洛卜中定都,这是因为当时天下地理中心和政治、军事局势的变化所造成的。这是因为当时定洛阳为“中”更便于殷遗民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治理天下。
其曰兹:其与兹为代词,皆指上面说的这些话。
曰:此曰当训为。《中文大字典》:“曰,犹为也。《谷梁桓公四年传》‘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公羊传》‘为’皆作‘曰’。”旧释不明此二“曰”的含义不同,故皆未见训通。
度邑:当指以上说的度邑方案。
〔译文〕
周公旦听罢极为担心害怕,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一塌糊涂。武王说:“啊,贤弟旦,我考虑将建都地点靠近殷都,那里是天地中心,离天最接近;那里继有正统天命,可颁布让天下效法的政令。寻求一个离天地中心不远的地方建都,我们遇到危难向上帝求助和陈情,上帝扶助我们也不难。父王临终前曾传我保训说:“从洛之隈到伊之隈,位于天之中心而没有阻塞,那里曾是夏王朝居住之所。”我们南边的地望过了三涂,北边的地望过了渭北,环顾四方边界,卜中于黄河以北靠近殷都的宛,卜中于夏王朝故地伊洛,离上帝的宫室不远。以上说的这些便为我所考虑的度邑方案。”
七律 安阳殷墟怀古
(2017年7月15日于安阳)
黄河之水自天来,
殷代文明费试猜。
南北青铜源何在?
商周甲骨扛难抬。
亳都早共荒原老,
奄里空从梦境开。
怜我今勘车马迹,
倚栏长啸久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