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图
思路梳理
-
场景实现
在AR中万物皆节点,实现AR效果,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场景拆分,将AR场景拆分为一个个节点。设定相应的剧本,就能完美的实现AR效果。
分析我们上面的标尺效果,对场景进行拆分- 包含的节点(包含三位坐标)
开始点节点、结束点节点、线条节点、文本节点
- 包含的节点(包含三位坐标)
-
实现思路
核心:两点坐标位置 ,两点间距离 如何表示三维坐标: SCNVector3 如何获取位置: hitTest(_ point: CGPoint, types: ARHitTestResult.ResultType) -> [ARHitTestResult] 三维坐标距离计算: A(x1,y1,z1),B(x2,y2,z2),则A,B之间的距离为 d=√[(x1-x2)^2+(y1-y2)^2+(z1-z2)^2] 状态更新: 起始点位置不变,实时更新线条和终点的位置 计算距离
类结构图
难点梳理
获取相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hitTest(_ point: CGPoint, types: ARHitTestResult.ResultType) -> [ARHitTestResult]
这个方法,是用来搜索 ARSession 检测到的锚点还有真实世界的对象, 不是view 里 SceneKit.的內容。若是SceneKit使用如下方法:
hitTest(<#T##point: CGPoint##CGPoint#>, options: <#T##[SCNHitTestOption : Any]?#>)
-
4D齐次空间(烧脑内容,3D空间为什么会有四维矩阵)
4D向量和4x4矩阵不过是对3D运算的一种方便的记忆而已。
4D向量有4个分量,前3个是标准的x,y和z分量,第4个是w,有时称作齐次坐标。
为了理解标准3D坐标是怎样扩展到4D坐标的,让我们先看一下2D中的齐次坐标,它的形式为(x, y, w)。想象在3D中w=1处的标准2D平面,实际的2D点(x, y)用齐次坐标表示为(x, y, 1),对于那些不在w=1平面上的点,则将它们投影到w=1平面上。所以齐次坐标(x, y, w) 映射的实际2D点为(x/w, y/w)。
当w=0时,除法未定义,因此不存在实际的2D点。然而,可以将2D齐次点(x, y, 0)解释为"位于无穷远的点",它描述了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位置。
4D坐标的基本思想相同,实际的3D点被认为是在4D中w=1"平面"上。4D点的形式为(x, y, z, w),将4D点投影到这个"平面"上得到相应的实际3D点(x/w, y/w, z/w)。w=0时4D点表示"无限远点",它描述了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位置。
4 X 4 平移矩阵
3x3变换矩阵表示的是线性变换,不包括平移。因为矩阵乘法的性质,零向量总是变换成零向量。因此,任何能用矩阵乘法表达的变换都不包含平移。这很不幸,因为矩阵乘法和它的逆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工具,不仅可以用来将复杂的变换组合成简单的单一变换,还可以操纵嵌入式坐标系间的关系。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将3x3变换矩阵进行扩展,使它能处理平移,这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4x4矩阵恰好提供了一种数学上的"技巧",使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
暂时假设w总是等于1。那么,标准3D向量[x, y, z]对应的4D向量为[x, y, z, 1]。任意3x3变换矩阵在4D中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