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假如我要是今年的高考考生,估计又要遭遇一次高考作文“滑铁卢”了。
上一次经历是在1987年,距今多少年我懒得去算了。就象在偏僻乡野的长寿老人一样,每每被问及高龄,回答都是“民国**年生人”,意思是多少岁已经跟我无关了,想知道你们自己算去。
高中时我是个偏科的问题少女。语文成绩很突出,作文尤得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赏识。高中三年最主要就是干了两年事,一是跟同学一起写文章,刻钢板,找在县委办工作的同学父亲油印刊物,然后各班去派送。发了几期以后,被学校定性为非法出版物而做罢。
还有一件事就是跟语文老师“抬杠”,主题只有一个:要不要上大学?现在看来很可笑的、完全没有争论必要的问题,我跟老师举出了古今中外不上大学照样成才的例子,力证不上大学照样可以成才。老师说,大学是敲门砖,不上大学很难成才。
这么无聊的话题我俩争辩了差不多两年。我的语文老师是个瘦高个的中年男人,带眼镜围格子围巾,很儒雅的样子。不跟我争辩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很有学问很可敬的老师,跟我争辩起来脸色铁青的样子,我觉得他是个顽固不化的老头子。估计在他眼里,不跟他争辩的时候我也是个好学生,毕竟在课堂上我俩之间的唱和那是相当的默契。跟他争辩起来我就是个小神经病。
当老顽固遇上小神经,那时每个周末都要在他的办公室上演一出好戏!
就这样争争吵吵到了高三,开学第一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很无奈地说:“高三了,你好自为之吧!”
言下之意是投降了,放弃了!
我依然故我地干些可笑的勾当,没把学习当回事。老师果然再也没管我。
当时县城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大概在20%,全年级老师都认为我不在其中。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笑话。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那天晚自习后,跟我一起干可笑勾当的队友拦住我,很严肃地说:“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我们还是要先考上大学,再去实现宏大的理想。”
顺便说一下,我们那时候的勾当不是你们想象的早恋那么小儿科,而是包括怎样推翻经典,怎样实现全人类解放这类形而上的大问题。
身在小县城,心怀全人类。
我们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遨游,为自己的大理想激动不已。
队友的指挥棒指向高考以后,我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精确到了每十分钟学哪门课。
高考来了。语文卷答得特别顺利,自己感觉基础知识部分可以拿满分。作文是一段游泳比赛的素材,要求用这段素材写一篇消息一篇通讯。写得也觉得挺顺利。
高考结束后,那时是先估分填志愿,再出分数线。记得在班主任家里估分的时候,他说语文分就不用估了,就按100分计吧(总分120分)。因为我高三一年的语文考试成绩都在110分以上。
综合估分和往年录取分数线,我估计能上一个差点的本科。于是第一志愿我报了一个很偏远地方地质学院的地质勘探专业。
20天后分数出来,虽然总分一分不差,语文却只有81分。跟语文老师分析原因,最后找出来了的结论是,写消息稿的时候忘记写电头,格式不规范导致消息稿没有得分,作文分数去掉了一半。
高中作文被老师念了三年范文的我,在人生第一次大考的时候遭遇了作文的“滑铁卢”。
我的总分离本科线差了六分,只能上本地的专科。一个电头让我失去了浪迹天涯的梦想。
后来兜兜转转,我进入了媒体工作,每天要靠写“本报讯”挣口粮,写了二十几年。
当年少写了三个字,命运惩罚我写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