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而文物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标记。接下去要介绍的绍兴水上长龙三兄弟,均为文物保护单位,是凝结水乡先民智慧与汗水的宝贵文化遗产。
古纤道:古纤道又名运道塘,民间俗称官塘。在浙东运河萧山、绍兴、上虞之间河岸上。为唐代浙东观察使孟简在河岸筑起的一条土堤塘,明初山阴知县李良改用条石筑塘,以图永固。它以绍兴出产的青石板、青石条垒砌而成,或傍岸而筑,或架水而出,远处望去。就如同一条青白练带,极富江南水乡特色,有白玉长堤美誉。是旧时船工们沿着河道两岸拉纤拖船的羊肠小道,纤道上留下的是船工脚印,记载的则是船工辛劳悲壮的故事。由于城市的发展,古纤道作为曾经的交通要道,已经不复再见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场景了,现如今静静的躺在运河之上,似乎是在享受完成历史任务之后的惬意。
赏运河美景,品纤道神韵
层次不齐,规格不一的石板,丝毫不影响美观。
偶遇钓黄鳝的
不时会出现一座座横跨运河的石梁桥或石拱桥,可以想象古时桥上行人,桥下背纤的画面
沿途一景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柯岩风景区跟运河园高桥段内的纤道为仿古纤道。
央茶湖避塘:央茶湖,本地人也称昂桑湖,湖略长方形,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为绍兴平原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中有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长3.5公里的青石避塘,距今约400年。避塘是沟通两岸交通和船只躲避风浪的通道。现北面1.5公里段仍两面临水,南面2公里段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围湖造田而呈单面临水状。避塘宽约2.3米,条石横向垒砌,上铺大块石板为路面,集塘堤、石桥、石亭于一体。功能多样,设计精巧,工程繁浩。初看原始,粗犷,只有亲身走在避塘上时,才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朴实无华。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人行其上,两面临水。
塘内, 驾小舟捕鱼者
塘外
石桥
石亭:南北山墙各有阴刻楷书《募修备塘碑》及《修塘捐碑》
不变的是避塘两边涛声依旧,变化的是周围村落因拆迁已经面目全非。
鉴湖官塘:位于“十里湖塘”东首,鉴湖村塘头(三佳村、轮穗村一带)。塘南北向,横跨浩瀚鉴湖,远处眺望,如长龙卧波。建造年代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