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第二模块心得

      读了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以及陈蕾老师主讲的第二模块共读课程,我有以下体会。

      信息技术确实让我们课堂决策更科学有效,作品收集分享更快捷便利,无缝学习更加无处不在。传统的课堂教师只能根据学生表情动作猜测学生掌握新知程度,但这仅仅只是猜测,未必准确。现在的课堂我们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搜集统计学习数据,教师再根据学习数据进行教学决策的适时调整,推进课堂教学。 “电子书包”的应用关键是5R,其本质上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对电子书包的补救学习功能印象深刻,学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完成相关的个性化练习,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而系统记录、汇整的相关错题,学生可以在考前进行再次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果电子书包应用得当的话可以更好地兼顾标准化与个性化。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目的是让课堂能够提质增效。因此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应该重点考虑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然后再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

      应用麻吉星 随机挑人的功能可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促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课堂的活动。课堂上总会遇到不爱举手的同学,他们是不是也掌握新知识了,这也是我们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挑人的功能正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避免课堂只提问举手的同学,以免造成“所有人都会了”的假象,让全部学生都有一种紧迫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

        教学视频是将要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通过视频方式录制下来给学生学习。它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出学习内容留存率最高的是“主动学习中的教授给他人”。当学生与同伴们分享时,他们要求自己清晰地理解问题并把观点表述出来,从而把新知识掌握更透测。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继续探索教学视频应用的新方式,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效帮助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让我们教学更加科学有效,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应用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