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传统媒体参与者到新媒体工作者,对于媒体环境的微妙变化还是有着一定的观察,表面是从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手机终端的转变,实质背后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网上流传着传统媒体逐步走向没落的观点,对此我有不同的异议:
传统媒体有一个无法被代替的特质——专业精神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发声人,人人都是媒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传统媒体人的专业精神。
1.内容的真实性。
在如今信息繁杂的网络时代,新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捏造出许多假新闻,或者是过于夸大新闻的真实性,这类被辟谣、反证的事例数不胜数,这类现象在传统媒体是非常少见的(政治立场不同的除外,例如英国媒体在香港现场报道,被香港群众当场揭发为假新闻)。
2.报道的权威性。
这一点我相信人们都深有体会,不论自媒体如何炒作、歪曲事实,哪怕众自媒体联合声明,都不及一家“没落的传统媒体”发声,而一旦传统媒体发声,那么政府部门就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影响力不是新媒体可以媲美的。
但正是这种特质,在我看来一定程度导致了传统媒体宣传方式的没落(敲黑板,不是传统媒体没落):
1.传递的效率不同。
传统媒体信息传递速度较慢,而新媒体要求人们以速度为先的方式发布消息,这就导致了传统媒体人难以适应工作速度。
2.思维方式的不同。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传统媒体人段时间难以迅速转变思维方式,再加之新媒体行业竞争激烈,传统媒体人短时间难有成绩。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人从事新媒体行业,我们也不难发现新媒体也有着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
1.传播速度极快。
传统媒体新闻报道往往要经过发现新闻(主动寻找和群众提供)——媒体机构策划组织——记者亲赴现场——后期组织上传的过程,所以从发现新闻到播放新闻之间有较大的时间差,而新媒体利用端对端、点对点的便捷性,做到了发现事件到立马公开事件,极大的缩短了其中的时间差,而且在如今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传播速率成指数极增长。
2.更新速度极快。
传统媒体时代,你要去看书、买书,往往目的很明确,去图书馆去书店都是带着确定的需求去的。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用的更多的是“刷”,刷微博刷微信,拿微博举例,我此时看到的是这个内容,但是过几分钟我再去打开微博,或者我主动去刷新内容,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图文内容了。
3.皆众媒体时代。
这个时代,人人是内容的生产者,知识的传播者,概括为生产者众和传播者众,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小媒体,为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声。
4.很强的互动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互动性概率基本上为零,你在报纸上看完一篇报道,你的感受如何,别人的感受如何,是赞同还是反对?这些都不得而知。新媒体时代,这些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写完一篇文章,立马就知道有没有人看,有多少人看,别人的评论是什么,对我的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都一目了然,同理,各种社交软件亦然。
5.碎片阅读时代。
记得很早的时候,报纸都是定期投放,无法做到随时可取可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主动去各大报刊亭购买,快递业的兴起也带动了传统纸媒传播的速度,但是依旧无法做到随时随地阅读。坐在书桌前,图书馆,我们的注意力是很集中的,但是新媒体时代彻底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随时可以在地铁上,火车上等凡事有网络的地方看我们想看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
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发生本质变化是因为有新工具,工具可以让内容生产者与创作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可以被计算,可以让双方更好地互动。新媒体正在通过工具实现“去平台化” ——吴晓波
由于自身阅历尚浅、经验有所缺乏,关于对新媒体时代的看法未免有些浅显,但是在这个万物皆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时代,无论是即将进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行业的工作者,还是已经在媒体领悟耕耘多年的前辈,媒体人的专业精神都应该传递下去,恪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才能真正让大众收益。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黑白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