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海棠在唐朝有“国艳”之誉、“花之贵妃”的美称。原因是,唐明皇曾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冷斋夜话》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唐玄宗的这句 “海棠睡未足耳”,终成“海棠春睡”之典故。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一候海棠”。浮生闲半日,相约观海棠。柳色映夹道,红颜照曲江。沿着金犊路往西,靠近雁翔路附近,有一簇簇如火焰般燃烧的木瓜海棠,一边赏一边拍摄,回味着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一首《菩萨蛮》:翠翘金缕双,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花满枝。绣衫遮笑靥。烟草黏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希?
明媚的阳光下,骀荡的春风里,她们绚烂地绽放着娇艳的青春。不管你来或者不来,她都在那里兀自幽静地盛开;不管你看或者不看,她都在那里热烈寂寞地怒放。忽忆起另一位晚唐诗人韦庄的一首《玉楼春》: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绿杨风送小莺声,残梦不成离玉枕。堪爱晚来韶景甚,宝柱秦筝方再品。青娥红脸笑来迎,又向海棠花下饮。
面对这红红火火的海棠花,追忆极其有限的阅历,发现唐朝咏海棠的诗词并不多见,出身于唐朝宗室大郑王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担任节度从事,后历任郑滑行军司马、工部郎中、刑部郎中、太原节度副使、给事中、京兆尹、户部侍郎、判度支的李石,在甘露之变后,曾拜相,并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极力稳定政局,与宦官斡旋,引起仇士良的不满。他在《题海棠》中曾这样写:百鸟啼春树树红,轻舟掠岸往来风。江南江北花多少,都在先生酒盏中。
盘点一下唐朝诗人:杜甫(712年-770年)诗中无海棠,而桃花诗句12首以上;李白(701年-762年)诗中也无海棠,而桃花诗句20首以上;岑参(718年-769年)诗中也无海棠,而桃花诗句20首以上;王维(701-61年)诗中也无海棠,而桃花诗句26首以上;王昌龄(698-757年)诗中也无海棠,而桃花诗句7首以上;孟浩然(689年-740年)诗中也无海棠,而桃花诗句8首以上;高适(704-765年)诗中也无海棠,而桃花诗句3首以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何唐朝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中,咏海棠却不多见?这不禁引起了一番好奇心,想要一问究竟,才发现有此疑问者,不止我一人,甚至晚唐至宋代诗人都在诗中发出感叹和追问:杜甫生前留下那么多作品,唯独没有见他写过咏海棠的诗句。历代诗家对杜甫“无心”赋海棠的诗句,在这里不作赘述,只是觉得那些疑问和猜测,始终没有一个令人心服口服的答案。
说杜甫没有见过海棠,这显然不是事实,诗人在海棠颇具盛名的四川寓居了多年,当然见过海棠;也有人说诗人处于动乱年代,忙着写“三吏”“三别”之类关心时弊民瘼的作品了,无暇顾及花草树木,没有咏海棠的闲情逸致,但是这一说法不成立,请看诗人在《叹庭前甘菊花》《赠花卿》《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风雨看舟前落花》《早花》《花底》《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等60多首诗中,吟花颂草,历代诗人皆不可少,并非“无暇顾及花草树木”。
还有人说诗人避母亲名讳“海棠”,这一说法曾最为流行,比如宋代文人王禹偁的《诗话》:“杜子美避地蜀中,未尝有一诗说著海棠,以避其生母名海棠也。”可是至今尚未查到有介绍王禹偁《诗话》的书册;也未查到杜甫的母亲崔氏名为“海棠”的真实来源。另有人说,宋代《古今诗话》里记载:“杜子美(甫)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宋代《古今诗话》原版有无此话,尚待查找,若是有据可查,那么,唐宋无数诗人何必还如此纠结,迷惑不解?
最终有人无意间发现宋代诗人范成大 “但得常如妃子醉,何妨独欠少陵诗”的诗句,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来杜甫(712年-770年)与杨玉环(719年-756年)是同代人。唐明皇曾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当代人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这也就能解释清楚杜甫及其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为何不写咏海棠的诗句,直到晚唐才开始出现这类题材(李商隐咏史抒怀诗《马嵬》亦可佐证)
晚唐一直到宋元明清,咏海棠的诗词名篇可谓佳作迭出,请欣赏北宋名相王安石的一首《菩萨蛮》: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品读这首词的时候,曲江景苑的海棠已经盛开了,可惜我一直在木瓜海棠这边流连忘返,一直到午间休憩时分。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