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纪松教授你知道吗?一堂试听课后我记住了老师他,并且会铭记于心,直到永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关注了《墨池》公众号和他的书法讲堂,通过分享和一块钱我听了一堂书法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先来看笔记:
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
用笔千古不易
结字因时相传
古法用笔也叫绞转用笔,是篆隶笔法,它藏头护尾,中锋涩行。就是以絞转为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法用笔,(楷、行、草书)是顺锋斜切,一拓直下,中侧互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孙过庭是二王笔法传承最得法者,我们来看《书谱》的笔法——起、行、收。
一:起笔
顺锋(势)、逆锋(势)或曰露锋、藏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顺锋轻起和顺锋重起。重起依顿又分方笔和圆笔不同。方如未、人、行,圆笔如于、古、犹等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逆锋又分正逆势如草、妍,反逆势如果、未等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行笔
行笔有中锋、侧锋,前者有力量感和立体感,也就是挺拔、圆润、饱满,如上字。后者则要求加大力度,顶纸行笔,不然是写不好的。如者、少等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收笔
回锋收如池、惑,出锋收如行、又,引笔出锋,动作略快,干净利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使和转
《书谱》里有非常经典的关于使、转的话。
方折与圆转:
方折是由于侧锋的作用而出现的,它方正、爽劲,有力量之美,而曲线则是绵柔之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写方折,在方向转变即折锋时,动作要快,不能拖泥带水、绵柔无力,甚至可以提笔再切笔,好像两笔但不能断开!
笔画本身是弧线的,一定要实不能虚,牵丝是弧线的以虚为主,也可实。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捻管
似乎大字是必须的,小字可有可没有此动作,通过手腕能完成也可,不做一概而论。
书法,有共性规律,必须遵守;有个性差异,任可发挥!
总而言之,举一反三,变化多端,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这才是中国国粹文化——书法之真正的美!
附:
一:图片、视频不能与文字(录音整理)一一对照,全放此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纪松老师《草贵流与畅》(书谱笔法)讲课全截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