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作用:1、清热泻火: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2、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3、清热解毒:清热解毒之力稍弱。4、用法: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
药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作用:1、清热泻火:善清心、胃实火。2、清热燥湿:清热燥湿之力大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泻痢要药,单用有效。3、清热解毒:清热解毒之力最强,尤善疗疔毒。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药性:苦,寒。归肾、膀胱经。
作用:1、清热泻火:泻相火、除骨蒸;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除骨蒸,常与知母相须为用。2、清热燥湿:长于清泻下焦湿热,治疗湿热下注诸证;善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常和黄连同用。3、清热解毒:清热解毒之力不及黄连,内服外用均可。
、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药性: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善清下焦湿热,并主泻肝胆实火。略能清热解毒。
此文章仅认识药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