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朋友圈里除了广告,日常动态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真儿童在过节,文艺汇演、收礼物、吃大餐、逛游乐场等;一类是假装自己还是个宝宝的“大龄儿童”,蹭个热度,也蹭个礼物,权当犒赏下自己。
当大人们忙着过六一的时候,究竟在过什么?
童年,回不去的美好时光
“池塘边的榕树上 / 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 / 老师的粉笔
还在 / 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现如今,那些唱着《咖喱咖喱》的小朋友们是否知道这首《童年》?算下来,这首歌的年龄比我还要大了。歌词中那些场景,真的就跟当年上小学时候一样,所以每次听到都能引发一波“回忆杀”。
不知为什么,如果要选出最具怀旧气息的季节,我心里一下子就觉得是夏季。回忆起小学时代,脑海中常常浮现的也是夏天发生的一幕幕,隔了二十多年,却又那般熟悉。
那时候的零食不多,有个东北老爷爷走街串巷卖江米糕,这一口整整惦记到如今,冰棍特别便宜,夏季夜晚再来一杯雪花露,又甜又冰很消暑;
那时候的玩具不多,课前午休时间还贪玩,同桌悄悄在两人共用的长方形课桌里放了个小青蛙,一扭发条就会自己跳动,生怕被老师发现;
那时候的娱乐不多,电视机并未十分普及,真的是看《还珠格格》和《奥特曼》长大的一代,每天放学回家都先写作业,然后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
那时候的休闲方式也不多,好在学校附近有个水上乐园,夏天酷热难耐时,老师会组织大家一起去玩水,排着队走路就去了,那叫一个开心……
上了初中,整个感觉就变了,尽管只差了一岁,但又觉得自己仿佛长大了许多。那时候的我们常常有些“角色混乱”,像个小大人一样,幼稚之上成熟未满,青春开始悸动不安。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曾怀念童年,或者说,那种情绪不如此刻般强烈。
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除了学业就是玩耍,每天无需操心其他的事情。日子很简单,友情很简单,快乐也很简单。
回不去的童年,因为无法重来,所以十分珍贵。它就在满载回忆的旧相册里,在月饼盒里的小当家卡片中,在历经岁月打磨的老物件中,在扣扣相传的歌谣里,在所有大人内心最美好的角落里……
童心,让自己与世界保持平衡
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也是我们这些大人曾经的节日。正因为童年离我们越来越远,一颗童心就显得弥足珍贵。
无论世事巨变,无论沧海桑田,人们都希望永葆赤子之心。这与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也有相通之处。而这些,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一颗简单美好的童心。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在古人眼里,幼儿不过尺把高,故称尺子,也即赤子,赤子之心即尺子之心。
一千多年前,咱有个河南老乡叫胡令能,因家贫,故以干一些修锅补碗的杂活为生。称他为诗人或许有些勉强,因为他的作品实在不多,现存七绝仅四首。但他的诗下笔生动传神、精妙超凡,直白浅显的语言中流露出浓浓的生活情趣。
最出名的是《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讲了什么,你读一遍,脑子里就有了一幅画。作者寥寥数语,却将孩童身上的天然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顽皮,学大人钓鱼;热忱,碰见问路者愿意回答;机智,先招手,别惊到水中的鱼儿;善良,不管是对路人还是鱼儿都可以看出来。
这些品质集合在一起,正是童心。它所折射出来的童趣,特别真实,也特别可爱。
很多大人过儿童节,无非是寻一个机会,把心里的那份童趣拿出来玩一玩。白天还是星期五,钻在写字楼里做一个大人该做的事情,晚上下了班就是儿童节,尽情释放吧,如果生活还可以更简单有趣,做个宝宝又何妨。
童心是一生的财富,成长的路上,有人走着走着就把它丢了。
而一个童心未泯、充满童趣的人,身上总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能让自己与这个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物质世界保持平衡。
生活中看见小孩,总是忍不住上前亲近一番,逗一逗、说说话,仿佛那一刻的自己也还很小,做鬼脸、说傻话,都可以被接纳。怀念童年,也许是人的一种天性。
大人们忙着过六一,过得就是这样一段单纯而快乐的时光,是喜欢的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是一颗童心在酝酿,是一份回忆,也是一份追求。
无需太多心思,把寻常的一天过成一朵花,何乐而不为?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有童心。(文/想太多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