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感觉大脑透支,就想看看综艺节目放松一下,于是,做了一个无比正确而又错误决定——我选择了《奇葩说》。正确是因为节目真的精彩,错误是大脑更疲惫了。
在你来我往,唇枪舌战的大量信息中,我扑捉到辩手陈铭的一句话,大意是:“人的前半生追求的是存在感,后半段却是在寻找归属感。”
少年时因为资质平庸,学业不佳,而一度自卑到极致。所以从16岁到35岁之间,我一直在做一道证明题,那就是证明自己很不错。那时我以为“人之所以会被外界指责,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到无懈可击。”我相信木桶原理,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人能走多远就看他是否可以补齐自己的短板。只有我们综合发展,趋近完美,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感觉英语不行,就去报学习班;发现人际关系不会经营,就一遍又一遍的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然并卵。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的短板都可以补齐的。
受到打击之后,不由反思:"一定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吗?“
斯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人的个人成长,最终要从独立走向互赖。
也就是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才走的远。
有天,看到一篇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文章,说信息时代,人们的协作效率会提高,你的长处决定了你的水平,你只需要将自己擅长的一面发挥到极致,就会有人来与你合作,自动补齐你的短板。这被称之为长板原理。我想,如果对长板原理进一步解读,也能倒推出人的发展轨迹为什么是“由存在到归属”、“由独立到互赖”。
木桶原理更适用与工业时代, 我们每个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螺丝钉,深深扎根于一个单位,活到老,努力到老,让自己成为万金油。
长板原理更适用与当下,你不断精进自己的擅长的方面,能超越90%的人群时,就会在这个领域内有了“存在感”,就会有人来主动找你,或者你也有资本去整合别人,搭建一个团队,在更大的舞台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