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尼采哭泣》这本书讲述的是深陷对病人的肉欲的著名医生布雷尔受邀对尼采的身体及心理问题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尼采拒绝吐露内心世界,布雷尔提出互为医生的方案,尼采帮布雷尔摆脱绝望,布雷尔为尼采诊断偏头痛,最终两个人都获得了心灵上的救赎与安宁。
我们对心理学的理解大概就是“用晦涩的语言解释解释生活中简单的道理”,但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将心理学的观念用小说的方式来呈现,将深奥寓于生活的场景,这种方式比学术大部头更能让普通读者有兴趣看完。无论是假借历史名人还是悬念迭起的情节,都让本书充满了爆点,同时其对内心的探索,对自由的追求,对死亡与存在的思辨又让本书的高。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布雷尔医生的自我觉悟之路。刚满四十的布雷尔事业繁盛,家有娇妻,是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在众人视线之外,他和妻子感情淡漠,对病人充满欲望,内心焦灼而绝望。他以为自己的绝望是因为对贝莎念念不忘的肉欲,但在尼采的帮助下,他终于发现,原来一切不过是对年华老去和死亡的恐惧,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恐惧,当他直面自己的内心,他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他终于可以把贝莎当做一个普通的病人,他找到了生活愉快的关键: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而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
布雷尔的恐惧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曾感到的恐惧,日复一日的上班,每天都是不停重复同一场宿命,未来就是现在,甚至感觉不到期待,这种压抑的痛苦,这种让人浑身颤栗的平静,你将感受到生命的自由被生活捆绑,呼吸艰难。也许你总是听到身边的人对你的家庭对你的工作表达羡慕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已经被压的透不过气,你感受到生命滴答滴答的流逝声,每天晚上都躺在床上悔恨:也许是时候换一种生活了。
以前看《月亮与六便士》曾几乎让我泪不能持,斯特里克兰真应了那句歌词:“放纵不羁爱自由”,他就是一个冷酷的天神,不可理喻到没朋友,但是为什么让我们这么感动,因为他为了梦想可以抛妻弃子甚至漠视自己的生死,我们普通人永远达不到,但正因为达不到,我们更敬畏、更感动,它的无畏和无情化成了朱砂痣滴在我们心头,每当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他就响起“舍弃吧,追求啊,自由啊”的呐喊,然而这或许是让我们更痛苦,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第二天起来还是要继续奔波生活。
《当尼采哭泣》甚至几乎让我以为布雷尔也将走上斯特里克兰的道路,抛家弃业,远走他乡,没想到峰回路转,这只不过是他的催眠梦境,用来走出心灵困境,最终布雷尔看到了真实的恐惧,并且接纳了它,和生活达成了停战协议。
面对生活的压抑,斯特里克兰选择了改变生活本身,而布雷尔选择了改变心态。斯特里克兰无疑更有勇气,但是这种如神灵如死士的不顾一切并不适合一般人,反而布雷尔改变心态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学习。
尼采讲到永劫轮回的概念:如果时间足够长,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早已被经历过,我们不过是在轮回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感知我们的内心,直面自己的痛苦,然后了然所有的痛苦都是历史的尘埃,一切都已被经历,并且还将被经历,我们不能改变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和它和平相处。无论是否是我们主动的选择,生活已经在那里,或者热爱或者厌弃,或者欢愉或者痛苦,你至少还有选择怎么对待它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