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人走向精英,你需要付出什么
在我没有学习《精英日课》之前,我极度的想成为一个精英,不过,现在不这样想了,因为成为精英的代价太昂贵了。
一、成为精英,你需要在一开始就在对的方向,因为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精英的工作法则并不是仅仅完成工作,而是直接对完成后的工作所指向的结果负责。因为精英深刻的明白人们做事的方法是符合“路径依赖”原则的,即你做一件事情的效率以及指向的结果,都会沿着以前的路径展开,对了,就会一直对下去,错了,这个错误将会越积越多。所以,最好一次就做对,把这个起点给打好。
此外,精英的思维是反常规的,他们知道过去的失败经历对未来的成功一点帮助也没有,一个一直失败的人,将来最大的可能性也许是习惯性地再次失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旦失败过,那么成功的信心就会被打击,因为被打击,或者不断的打击,即使距离成功就差临门一脚时,曾经的失败经历也不会让其去踹这一脚的,因为,习惯性失败的思维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固定了。
正因此如此,精英会追求最小的成功,同时去研究最大的失败,因为别人的失败对于他们就是成功之母,研究失败可以让他们获得反馈,进而指导他们的实践行为,而最小的成功则给予了他们最有效的反馈。那么,精英就没有失败吗?当然不是,只是他们的失败可能是刻意而为之的失败,即以他们想获得的反馈为前提的“失败”。
二、精英不是谦卑的,他们更喜欢表现自我和吹嘘
精英喜欢表现自我和吹嘘这也太反常规了,不过通过这种方式精英可以让自己快速的凸显,这就是他们本身想要获得的结果。对此,我是持相反观点的,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你可以去表现,但是你也要知道,表现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他人的不喜欢,还有“小鞋”和“孤立”也会一同送给你的。所以,如果想要成为精英,就要提前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当然,如果遇到一个精英在表现自己,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们最起码可以坚守住自己不去做那个毁树人,看着一个精英在你身边崛起,也是很幸运的。
三、成为精英就是反常规
精英并不一定是谦逊的,谦逊反而不利于成为精英,精英之路就是一条反常规的修炼之路。精英在基因上面蔑视规则,想要打破规则对自己的束缚,乃至于去创造一个规则,所以,在我们常人看来的需要遵守的各种制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需要改变的。如果一个规则让你感觉很难受的话,那么这个规则可能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但是,有的人选择接受了这种难受,而有的人选择拒绝,在选择拒绝中的很少的一部人他们打破了这个规则,然后成为了新的规则制定者,这些规则的制定者就是精英。所以,不要轻易的将成为精英挂在嘴边,因为你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成为精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让一个人变得无情,一切围绕着自己而活,因为不受外界的影响,所以精英的创造力以及对于外界的感受能力都会增强,但是,这种增强所付出的代价有些太大了。
四、我不想成为精英,我只想从平庸走向卓越
“平庸”是指在一个领域里面已经处于75分以上,在其他领域处于0分的一个人,这是笑来老师对“平庸”的定义。
这种“平庸”要求是你必须有一门专长,凭借学习或对这门专长的理解,你可以扩大你自己的知识圈,进而在一个新的维度学习到新的知识,最后成为“卓越”,所以,想要成为“卓越”,首先需要具备“平庸”的能力。
“卓越”是比“优秀”还要高级的词汇,通过《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阐述的道理,卓越是持续的优秀以及长时间的保持优秀的一种状态,如果不太理解的话,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叙述:土豪的财富可以持续二代或者三代,富豪的财富可以持续五代或者十代,而贵族则可以将财富持续百代,“卓越”也是“优秀”中的贵族,可以将“优秀”长时间的持续,那么是否可以让“优秀”长时间的持续呢?答案是:能,但是很难,尤其在一个领域上来说很难,因为一个领域有其发展极限,即长度。但是“卓越”除了上面所述的“长度”外,其也代表了一种“宽度”,即各个领域,那么上述的“卓越”在理论角度上来说就特别容易实现了,因为领域太多太广了,只要你善于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专长,并去吸收其他领域的知识,并将该知识提升到60分以上,你的“优秀”就实现了初步“卓越”,如果以你的75分和60分再加上第三个领域的60分,这将成为真正的“卓越”,所以实现“卓越”需要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应该包括三点:第一,你有一项优秀的能力;第二,你可以用你优秀的能力在其他领域进行突破(这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第三,第二点的突破能够使你达到60分(一开始不要选你不擅长的领域,要从你的优秀专长相近的能力中选择一项),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卓越”除了强大的个人能力外,还需要将这项能力进行最恰当的应用,即影响或者改变世界。
此外,结合古典老师的《跃迁》,培养一项优秀的能力不是将其一开始就做到100分,而是先将相关的优秀能力全部演练一下,全部做到20分以上,然后就会获得一个先发优势,这个先发优势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最快的获得实践的机会,然后通过实践的机会将全部的20分提升到60分,然后凭借这个60分就会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然后真正的卓越就可能实现了。
通过上述,可以推知一点,即从平庸走向卓越是有一条“最佳策略”的,而“策略”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所以对于“思想”本身不能全部照搬使用,而因考虑我们自身,同时考虑一下“最佳策略”是不也需要“最佳环境”、“最佳时机”、等等“最佳”的配合才能实现的更好,所以针对“最佳策略”,我首先是赞成,然后去想他需要的各种“匹配”资源,再想一下我能提供的资源是什么,让“最佳策略”为我的目标而服务,而不是为了“最佳策略”而刻意制定“目标”。
在走向卓越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和精英比较,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况且比较本身就是个一个坑,一个大坑。
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如果我们有“比较”心理,且在一开始我们的“比较”心理不断为我们内心的“虚荣”赢得利益时,这才是“可怕的”。因为环境的改变注定会让你的“比较”遇到高山,你的“虚荣”能接受这个失败吗,接受不了的话,你将面对的是什么,这个结果你能接受吗?这样的问题在“比较”心理被打击时,会不断的消耗你的注意力,让你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耗费时间。在大学、工作期间,我的“比较”心理就让我吃了很多苦头,在大学期间,宿舍一个朋友英语特别牛掰(入学期间就过了托福),但我的英语就非常弱,所以为了和他达到同样的水平,我开始每天4点30起床背英语、读单词,最主要的是我还不向他请教任何学习英语的技能,所以结果是身体差点垮了,英语的水平也没有提高太多;在工作时,同一批入职的同事中,有一位同事思维特别敏捷,为了让自己的思维也达到他的水平,苦读逻辑思维类的书籍,结果是没有达到他的水平,还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通过上述的故事,我的感受是“比较”就是“邯郸学步”,不仅没有学会如何走好路,也忘了如何走正常的路。但卓越之路,特别需要专注,所以,不要将你的注意力浪费在比较上面。
另外,“比较”和“竞争”也是不同的,二者还不能混淆,因为“竞争”有一个前提是“能力相差不大”,所以才有“竞争”,但是“比较”就类似“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所以对于“比较”我们要明白它是“坑”,当我们有这样的心理时,拍拍身上的土“跳出这个坑”,因为它毕竟只是个“坑”。
五、卓越就是多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多维能力”太诱人了,可是实现它的道路也不是普通人可以达到的,笑来老师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你要至少在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这个“足够突出”简单概况就是“足够强”,想象一下武林高手在掌握了一门绝学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还在学习其他的武功秘籍吗?答案好像是他们停止了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可以借此扬名武林了,所以对于我们“多维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需要避免的坑就是防止“扬名”导致我们学习的停止。即虽然我们已经成为高手,但是我们的目标是武林至尊,所以仅仅一门绝学对于我们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心中有更高的目标要追求,解决了这个坑之后,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如何在“强”的基础上培养另一种强的代名词“霸”,即第二维、第三维的能力(达到60分以上),方法是利用“强”形成的脉络去构造“霸”,即利用已经培养的专长知识圈去吸收和溶解其他领域的知识,你培养“霸”的能力时,你的起点不是“0”,而是你的专长“75”,在你已经拥有的基础上实现“60”的突破,最终形成“强霸联合”,卓越随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