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人到一定的年纪,最好的养生就是心宽。
养生的尽头,是养格局,是养胸襟。如果心不宽,气血难畅,再精致的养生术也是徒劳。人到中年往后,拼的不是谁吃得最讲究,而是谁的心能装得下更多。
老话说: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人生的许多沟坎,不是路不平,是心不平。那些耿耿于怀的旧怨,那些看不顺眼的琐事,那些咽不下去的委屈,日积月累,便是堵塞经络的顽石,侵蚀健康的蛀虫。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
年纪渐长,更要看清:攀比计较徒增烦恼,议论他人空耗心神,愤世嫉俗伤肝动气。你越是在意,那些负能量就越是如影随形,啃噬你的安宁。
真实的世界并不完美,人性也有幽微之处。落井下石的有之,背后闲言的有之,见不得你好的亦有之。若事事计较,处处设防,岂不是拿别人的错误,反复惩罚自己的身心?
心窄的人,路越走越窄,气越积越深。一点小事就能掀起惊涛骇浪,一句闲话足以耿耿于怀半生。劳心伤神,肝气郁结,再好的补品也补不回被情绪撕扯的元气。
心宽的人,路越走越宽,气越养越和。
容得下误解,受得了委屈,看得淡得失。任他风起云涌,我自闲庭信步。这份从容,是滋养脏腑最上乘的甘露。
人到一定的年纪,智慧在于懂得:
少纠缠,不与人争无谓的长短,不陷入无益的消耗。是非恩怨,该放就放。
少计较,得失随缘,吃亏是福,在健康层面,锱铢必较,伤的是自己。
少抱怨,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怨气冲天,最先腐蚀的是自己的心脉。
多看开,明白世事难全,理解人性复杂。用包容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也会对你温柔几分。
《菜根谭》有言:“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养心宽,就是要修这份“事过不留痕”的豁达。不把烦忧刻在心上,不让怨气滞于胸中。
养生的真谛,不在山珍海味,不在名贵补品。人到成熟时,最顶级的养生,是修一颗宽广、平和、能装得下世事沧桑的心。
心宽了,气就顺了;气顺了,血就通了;气血和畅,百病自然难侵。心若天地宽,何处不自在?身自康且泰。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唐若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