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回了娘家,本来想住一个晚上就走的,后来大姐说,要不再住一个晚上吧,明天早上有渔船回来,带点小杂海回去。
她平时没有办法弄太多,因为收拾杂鱼是个非常麻烦的活。今天刚好我在家里,可以早一点起床,一起去看看。渔船是夜里一两点回来的,要的话就得早上五六点下去挑拣,不然会被别人抢光了。
早上5:30时,被大姐的电话叫醒,简单洗漱了一下,喝了一杯开水就匆匆忙忙地骑着嫂子的电动车赶去海边小码头。
五点四十几分的时候到了码头,海水已经退潮了,渔船停靠在坞里。码头上已经有好多人在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他们买的最多的就是虾。每个人都是一二十斤,二三十斤的买,趁着高温天气,稍烫煮一下,把虾壳剥掉,摊开放在专用的纱网上,置于阳光下晒成虾仁干。或送亲戚朋友或放冰箱冰冻,留着一年中慢慢享用。虾仁干不管是煮面条、熬粥,或炒菜或炖汤,抓一小把加入其中,都是极美味的。
我只挑了一些小杂鱼,因为大姐前两天已经买了一些虾留给我,其它一些较贵的品种我没敢下手,目前的经济状况还不允许我大手大脚。
虽然从小在海边长大,但是对于鱼的品种,我却认识的不多,父亲只在我很小的时候,是靠打鱼为生的,自从我有记忆以来,他就从事别的工作。这导致我在挑选鱼的过程中,速度稍慢,不知道那种鱼肉比较鲜美,那种鱼肉味道不咋滴。
后来是一个邻居老渔民笑着拣起我面前的一条鱼说,这么好的鱼在你眼前你都不知道呀,我问他这种鱼叫什么名,他用本地话给了我答案。我才从一堆鱼中又翻找出一些同种鱼放入篮子中。
看着篮子里的鱼,觉得差不多了,我就不想再挑了,因为剩下的一些也是比较小的,拾掇起来更麻烦。渔民们会把这些别人挑拣剩下的鱼,拿去腌制晒成小鱼干,在捕捞不到鱼的季节,再拿出来配饭吃,又是一种独特的味道。
拿去上称,不到50元,觉得挺划算的,起码比在城里买便宜很多。干脆叫大姐拿来刀和案板,在码头上拾掇起来,不然回家刮鱼鳞会溅得到处都是,收拾更花时间。
杂鱼好吃,拾掇麻烦,大姐让我先刮鱼鳞,等她一会儿忙完了过来帮忙去内脏。我刮了一些后,大姐拿着剪刀搬着凳子来了,我们两个人配合着弄了一个小时才完工。
大姐帮我用海水洗干净,然后分袋装好放冰柜里,等着我回家的时候路过再取走。她每次都替我考虑这般周到,一直心存感激。
在收拾鱼的时候跟大姐和堂姐闲聊,我问她们渔民这一趟出海,会卖多少钱,应该几千吧?堂姐说,好的话不止哦, 会卖到1万多;差一点的,也有七八千。去除油钱和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外,每个人平均两三千元,不过是非常辛苦的。
渔船是前天夜里出的海, 第二天在海面上一整天,到第三天凌晨一两点才回来的。一艘船上三个渔民,从出海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合上眼睡过觉。
我说他们怎么不轮流去躺一会儿呢,大姐说没有空闲呀,一张网下去一两个小时,捞上来以后必须把东西挑拣分类,加冰入箱。忙完了又捞起另一张网,就这样循环劳作。
我又问,为什么不让他们妻子一起去帮忙,这样也可以轻松一点。大姐告诉我,因为海面上浪太大,女人们根本吃不消,晕船的状态下是没办法帮忙的。
想想这样高体力劳作的工种,也只有土生土长的渔村男人们才能够胜任的。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