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最高的赞美语言,就是“真正的孩子”。
中川李枝子说,孩子都是“问题儿童”,她自己曾经就是这样的孩子。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孩子,上房揭瓦,下塘摸鱼,翻墙钻门,从不午睡,谎话连篇……如今我自己当了老师和妈妈,看到孩子做类似的事时,我变得不能容忍,我全忘了自己小时候的顽劣。是的,像我那样顽劣的小孩,最终也没有去坐牢或者饿死街头,所以,我的学生和孩子,他们只是“真正的孩子”,他们都比我好,以后也会比我优秀!
我不想再做一次小孩子
中川李枝子坦言:“我并不想再做一次小孩子,儿童时代并不容易,实际上是很严酷的。”很多人都用“无忧无虑、快乐单纯”来形容童年生活。他们没有撒谎,只是有选择的说话,哈哈,这是大人一贯的伎俩,小孩子就不会这样。如果你读过桑达克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及其他作品,就会唤醒你童年里巨大的恐惧感。我在班里读这本书时,孩子们吓得抱在一起。可是,下课时,还抢着借回家。说明,它是儿童心里优秀的绘本,它真实的呈现了这个世界阴影的部分,这部分,儿童有权利知晓,甚至可以面对。
游戏是孩子的本分,是生活,是学习
瓦尔特.本杰明曾说过:“游戏明显地意味着解放。”平井信义说:“在儿童时代尽情品味过游戏的快乐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也能生气勃勃地生活。”可惜,很多教育人,不能容忍孩子游戏,因为他们是没有活力死气沉沉的大人,他们希望孩子也和他们一样有暮气。
妈妈是孩子的安全岛
猴子的幼崽一出生就搂住母猴,观察母猴的全部行为。再长大一点儿,它会安心地与其他小猴子一起玩儿,尽情地淘气、打架。因为母猴在它身边。一到紧急关头,小猴子会嗖地扑到母猴身上,一下子就安心了,妈妈是它的安全岛。
从与母亲密为一体到走进伙伴之中,然后自立,成为社会的一员,人类也是如此。
“抱着”“放下来”“撒手不管”
养育孩子,可以说有切合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那就是“抱着”“放下来”“撒手不管”。一直“抱着”,孩子没有机会成为自己,又被吞噬感。没有“抱着”,建立好亲密关系,“撒手不管”,是不履行亲职。
反哺
大人总是端着“教育”孩子的姿态。其实,孩子常常从精神到心灵反哺我们。
心情糟透了,孩子们早读时,吟唱《敕勒川》,旷远清澈的声音,疗愈了我。“天苍苍,野茫茫……”天地如此之大,我何苦把自己幽禁在糟心的情绪里。仰天长啸,让他们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吧!我和孩子们在一起,在大地上欢腾,看云墨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