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好的人生,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比如读点好书。
8月开始,我在在果识读书会新开了一个项目——30天共同阅读一本书,每个月推荐一本书,每天输出读书笔记,每个月累计完成21天以上,就可以以你的名义捐献一颗树苗给中国绿化基金会的“百万森林计划”。
这个月的书是2018年度好书,瑞.达利欧的《原则》,敢不敢一起来挑战?
2.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
我在8月18日的千聊直播中跟大家介绍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这里这里查看。
今天呢,我们就从《原则》这本书的导言开始。
本书导言不算长,跟大多数书一样,主要介绍了本书的写作目的和构成,给读者一个本书的全貌。
作者开篇就坦承自己并不全知全能,反而恰恰是因为无知,才需要原则。
作者说,“在我开始告诉你们我的思考之前,我想先说明,我是个‘愚人,相对于我需要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并没有多少。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
其次,坦承自己写这本书,也并不想好为人师,最终的评判权始终在读者。这种与读者平等对话的意识和感觉,充满智慧。"这些原则的价值到底有多大,你们将如何对待它们,应由你们自己决定。”
作者还说:“我将分享自己的原则,但我明确地告诉你们,我不希望你们盲目地遵循这些原则。相反,我希望你们质疑我的每一句话,从我的这些原则中精挑细选,以便找出适合你的组合。”
3.
那,为什么原则如此重要呢?
我们都喜欢生活中“有原则”的人,在我们中国现代社会的话语体系里,“有原则”意味着,做人边界清晰,不轻易妥协。在作者看来,“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意味着,总是依据可以清晰解释的原则做事。”虽然中美远隔千山万水,但对“有原则”的人的喜好,是共通的。
在作者看来,有原则就是把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需要的决策分类看待,并依据不同类型问题的处理原则,做出更好的决策,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所有成功人士都是依据原则行动的。”
虽然人人都喜欢有原则的人,然而现实中,能做到的人寥寥。
“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意味着,总是依据可以清晰解释的原则做事。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能清楚地解释他们的原则。人们很少把自己的原则写下来与别人分享,这太令人遗憾了。……经验告诉我,在做任何决定时,仔细思考并写下我的决策标准,是价值无限的。”
那,对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呢?
作者回答,是“独立思考并决定……而且要保持谦逊和心胸开阔,以便你能动用自己的最佳思维。”
作者建议我们保持真实,最好可以把自己的原则写下来,这样在遇到矛盾冲突、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时候,可以仔细检视自己的原则出了问题,还是原则的执行出了问题,从而可以改进自己的原则。
今日思考题:
你的原则是什么?
如果让你写下你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1-3条原则,那会是什么呢?
试着写下来吧。等30天完成这本书的精读之后,我们再来回顾,这些原则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果只能选择一条,我的原则是:
遵循内心的平衡,过充实而自由的人生。
想要完成21天读后感打卡计划,向西北地区捐赠,可以留言给我。
作者:顶妈Jackie,北大本硕,离开北大后,从“别人家孩子”变“不靠谱孩子”。全球第一制药公司中国区总部的offer不要了,主动降薪投身了公关咨询。“高大上”的咨询一干就是5年,又去了互联网创业公司,以30岁高龄从零开始,披荆斩棘,从副总监到总监,现为互联网创业公司合伙人VP,3岁孩子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