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大师写的《命运的内核》,对这位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甚是敬佩,他写的这部作品一部值得深思的,平淡中寓意深刻。正如书中所说:没人能看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
《命运的内核》整个的篇章是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以警察斯考比在殖民地一生的经历作为主线,以他的职业,婚姻,信仰为叙事方向,描述了人在责任,事业,家庭,情人,爱人等诸多方面心态的变化。
斯考比无疑是一个正直的人,甚至是正直的不合时宜,在十多年的警察生涯中,在深谙职业中各种黑暗诱惑的情况能始终保持洁身自好已是难得。但,因为对妻子的责任:“他越不需要露易丝,就越加感到有责任关心她的幸福”。为了妻子能快乐地到南非度假,他又不得不违背自己信条借了不该借的钱,也因此将自己置于尤塞夫的威胁之下。在妻子露易丝不在的情况下,对一个死了丈夫的寡妇海伦心生爱意,这样一种爱情在妻子一封要回来的电报之后变得境地两难。仆人阿里跟随斯考比十五年,在黑热病侵害到斯考比时,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十五年忠实的侍奉,在阿里被害时却无能为力甚至起到一些不可名状的作用时,斯考比发现了信任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多重的打击,斯考比的信仰变得动摇了,他对上帝对人对亲人似乎有更多的愧疚,责任也压得他不知如何自处。他想到了心绞痛,想到了假如病死人们是不会记得他太久的,在他死后也不会连累别人太久,这样一个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至死都将别人放于首位。对上帝的信仰也在一霎那间坚定了起来。
书中对斯考比一生的描写也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对执着与放弃,对信仰与怀疑,对坚定与动摇,对亲情与爱情,都从斯考比一个人身上集中体现了出来。对于我们以后走的路,所应坚守的诺言,对人的承诺,对事业的专注都有更可靠的借鉴意义。
善与恶在斯考比一人的身上体现的如此的尖锐的矛盾着,象冰与火,不断的挤压着斯考比的生命,即使不断的告解,即使在当时见怪不怪的社会现状下,斯考比坚守一生的信条在对别人责任的重压下如树剥皮般层层脱落,也终于压垮了他,他意识到了对妻子的并不是爱,而只是怜悯,对海伦也一样,似乎他已无力去爱。“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人能够安排另一个人的幸福”。他从未真正的敞开自己的心怀,未曾真正的爱过一个人,他所谓的爱不过是怜悯是责任“在我们每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冷酷残忍的东西向我们发布命令,只要保证几个我们热爱的人能够得到幸福,就是让一千个我们不认识的人遭受不幸也在所不惜。”在内心焦灼的时候,他求助于上帝,告解祈祷,甚至将他希望那几个人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上也在所不惜,但他对上帝失望了,因为上帝也无力改变他的现状,忠实奴仆阿里的死去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斯考比正如同我们千万的普通人一般,我们寻求生活的宁静,小心翼翼地干着工作,为了爱的人,为了责任,为了信仰,如此而已,然而有一天,我们却发现一切已背离了我们,所谓的幸福不曾降临,我们的责任连喘息的机会也不曾留给我们,我们窒息,千金重压如盔甲般密不透风的包裹着我们,我们没有信仰的生活是不是也会如同信仰上帝的斯考比一样垮塌?
“他的妻子就睡在楼上,他的情妇在离他不到五百码远的小山上,按道理他不该感到孤寂,但是孤寂偏偏像是个不需要开口的来客似的坐在对面陪着他。他觉得自己从来也没有这样孤单、凄凉。”人到中年,即使儿子绕膝,事业有成,高朋满座,但留给自己独处的自由时光有多少呢?是否会经常的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又可曾细细思量,做真正的自己,而不必对着别人谄媚言不由衷?
油腻的中年,累是主题,但愿我是我自己,无愧于天地!
2017年1月22日21:00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