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长篇小说)
雀儿抬头望望天,瓦蓝瓦蓝的天上,残存着少量的云彩,被她称之为“老爷儿”的太阳已经隐到高楼的后面去了,天快黑了!她总不习惯看手表,戴在手腕上价格不菲的手表好像是给人家看的,总是孤单单的走,判断时间的习惯还是家乡养成的。她对北京大兴时间的总是判断不准,不像在老家那样一看,大估摸就能说出时间来。家乡的绵绵青山,“老爷儿”走到那座山梁上,她就可以判断出大致时间。在这儿不行,到现在还转向,愣把南说成北,把北当作南。在北京也快半辈子了,总也改不了,也改不了,习惯成自然了,到最后还得看手表,只当是对个时。
小孙女张着稚嫩的小嘴使劲地喊着:“奶奶,奶奶!”,还不乐意地嘟嚷着,“不知道你又想什么了,总是走神!你那个时候,苦嘛?”孙女一问,倒让雀儿陷入了深沉的回忆中,想起了年幼、年少、年轻的时候,那悠长而又值得回味的岁月……
上部
第一章
1
雀儿在四、五岁时,记得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回家很少,她每天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一天凌晨,在睡梦中被妈妈叫醒,“快起来,咱们去赶火车!”
说是去看爸爸。天还黑着,记得当时先走十多里山路,自己走会儿就走不动了,妈妈就背着她走一会儿。地上不平,自己时常绊倒,这时也顾不上了。妈妈就哄着她说:“丫头真是好样儿的!再走会儿,就快到了,等到了买糖吃,买好多糖!”雀儿心里就想着那甜蜜的糖!
这时,天也蒙蒙亮了,走街串巷,她们就到了坐汽车的地方,好多人在等。一会儿票车就开到了跟前,随着人流涌进了汽车里面,找到了个座位,票车就颠簸着前行,不知坐了多久,车到站了。
妈妈领着她又进到了火车站,买了火车票,妈妈将车票给了一个叔叔,叔叔看了一个,然后用笔划了一下,又递给妈妈,随着人流走进了一个地方,后来雀儿才知是火车站台。模糊的听见呜呜响,吓得雀儿哭出了声,妈妈哄着她说,“别怕,别哭,是火车来了,火车走动声,看,是这个黑不溜秋的大家伙,就是火车,刚才就是它在叫!”
一会儿,随着一声长长的气笛声,一个长长的怪物就哐哧哐哧哐哧地由远而近的沿着两条铁轨停在了面前。妈妈抱着她就上了火车,这时,她仍在恐惧之中,小脸上流淌着泪水。
她哭着看见车里的一个小桌子上放着一杯水,不知道是谁的,妈妈就指着那杯水小声地说,“别哭了,让人笑话,看那杯里的水都不动,这火车跟咱家里一样稳当,水撒不出来吆!”然后她泪眼模糊的瞅着那碗水,真是像家里一样,她高兴了,从妈妈怀里走下来,在车厢里走走瞧瞧,好像感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切都好奇新鲜,感觉挺好玩。座位上都坐满了人,人们并排坐着,有男人、女人、老人,还有像我一样的小孩,男孩、女孩。正在玩时,只听轰隆一声响,火车震荡了一下,吓得她一激灵,差点摔倒,赶紧跑回妈妈的怀里,妈妈就说,“别怕,火车过了个坎,过去就好了!”
“妈妈你又哄我,鬼才信呢!刚才你还说车像家一样稳当,你看,那杯水撒出来了嘛!”她拉着妈妈的手指着那杯水生气地说道。
一个阿姨正手忙脚乱的用手绢擦杯子溢出的水。
妈妈道,“火车也有过坑的时候,刚才就是过坑来着。过了不就平稳了嘛!”
她们坐了好长时间,就到了这次旅行的终点,她还是不愿意下车,”妈妈,我好想坐,没坐够呢!”妈妈说,“快点下吧,要不,再来轰隆一声响,你就又受不了!”硬是把她从火车上拽了下来。她还叫着、哭着、喊着,“我要坐火车,坐火车……车!”
她们这时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雀儿一下车在人群中就看到了在站台上东张西望找寻她们的爸爸,她稚嫩的喊道:“爸爸,我们在这儿呢!”
爸爸俊青急急忙忙地绕过人群走到跟前!爸爸带她们去了一个地方,一个四合院住下了,当晚天气很冷,没吃晚饭她就睡着了。
欢乐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马上就要过年了,她特别高兴,心想,要跟爸爸妈妈在城里过年了!
突然有一天,妈妈跟她说,“姥爷病重,家里捎信来叫咱们得赶快回去!”
经过了一番折腾和旅途劳顿,终于赶回了小山村。她们没回自己家,就直接去了姥爷家。
雀儿走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飞跑进屋里,穿着花衣服高兴来到姥爷的床前,兴高采烈的嚷道:“姥爷,我的花衣服好看嘛?”姥爷吃力的抬起头,有气无力的小声说道,“好看……!好看……啊,就是……你太淘气了!……”满屋子的人,都没有注意她的花衣服,都忙着张罗姥爷的病,她有些失落。过了几天,姥爷去世了,她当时不知道死是什么?也不知道哭。当埋葬了姥爷,过了好些天,她就犯嘀咕,跟妈说,“怎么姥爷还不回来呢!?”
后来,爸爸俊青被调到了易县大龙华公社,这时雀儿去他那里的次数就多了。爸爸就给她讲,在抗日战争中这里曾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大龙华之战”,你大伯就牺牲在那场大战中。她当时似懂非懂,但真为英勇的八路军和大伯感到自豪和骄傲!
那是1939年,曾雍雅是开国将领杨成武麾下猛将,他诱敌深入,与杨成武同心协力,成功歼灭了日军一个中队,打出了抗日战史上第一场平原歼灭战。
大龙华歼灭战,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的战斗,其著名、战斗最大的亮点,既不在于消灭了多少日伪军,也不在于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而是缴获了日军机密文件五十多册,这么多的重要文件被八路军得到,许多部署计划都被八路军获悉。他们原认为八路军不可能攻得下大龙华,所以没有转移这些文件。一分区迅速将这批重要文件派专人送往军区。几天后,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给杨成武打电话说:“你们缴获的这批文件很重要,比缴获敌人几百枝枪、几门炮的胜利还大。他们大量核心机密都被我们掌握了,我已经写了报告,随文件一起上送延安,供党中央参考。”后来,这批材料在研究敌军、制定对敌斗争方针政策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雀儿还查到了大龙华歼灭战的一些资料,其中有日军曹长斋藤的日记,从侵略者的角度,来认识这场战斗。
日军曹长斋藤的战场日记:
五月十五日 同第八路军夜袭我宿营地大龙华(第二十二回战斗)。五月十九日第八路军,如我们推测的再次前来夜袭。战斗持续到天亮,终于将敌军击退。我军三人受伤,敌军据报有十二名被打死。尽管如此,我军弹药出现缺乏,通过电报向后方请求运送补充也未能得到补给。在形势严峻刻不容缓之际,木曾队一个不满员中队与我重机枪一个分队,携带联队炮一门,为求弹药补充并后送三名伤兵,开始向位于梁格庄古城的大队本部出发。此时的时间是晨七点十五分左右。途中山势险恶,我军部队在谷间穿行,向大队本部靠拢。此时,八路军占据要点,似有封闭我进退路线的企图,不断向我军射击。但我军皆士气旺盛,奋勇迎战。数十分的战斗后我军占领该高地。各路部队虽然遭到敌军扫射,如沐弹雨,但终于将敌军击退,敌军踪影不见。以下,因军事保密要求不允许继续写了。……
后来,在看中央台新闻联播时,看到了“龙华烈士纪念馆”,一听,雀儿还以为与大龙华有关,细看只是用了“龙华”两个字。是龙华烈士陵园在千年古刹龙华寺、龙华塔毗邻,是一座集纪念瞻仰、旅游、文化、园林名胜于一体的开放式人文纪念地。这个“龙华”非那个龙华。
雀儿记得,在易州西陵镇,一个叫东旮旯村,就有一处烈士陵园,植着松柏。这里就埋葬着在大龙华歼灭战中牺牲的烈士,有雄伟的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节,少先队员都要去扫墓,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当年,雀儿跟着爸爸曾去过烈士陵园祭奠。
在抗日战争中,雀儿的大伯参军入伍,成为八路军战士,也参加了大龙华歼灭战,在激战中壮烈牺牲了。
雀儿记得,伯伯的墓就在烈士陵园的右侧,作为他的侄女,那些年每逢清明时,都要去祭奠他。
爸爸俊青在伯伯的墓前说过,“今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不敢忘了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他们是民族之魂、中华的脊梁!”
多少年过去了,又到清明节,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雀儿一大早就起来收拾行李,准备带孩子们到易县大龙华烈士陵园扫墓。自从来到北京大兴后,因工作和事情多有一年没回去了。
提前让凯和楠楠在单位上请假,一同回去扫墓。他们一路上,路过涿州、涞水,经过易县县城和清西陵,来到了位于东旮旯村的烈士陵园。这里紧邻万亩柏树林带,是全国少有的柏树林。每次到这儿,都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他们在一排一排的墓冢间找到了大伯的墓,大伯在这里已经80多年了。
雀儿还举办了个仪式 ,首先大家向为了祖国和家乡人民献身的烈士致敬,然后献上了花篮和鲜花。雀儿在拉展花篮的挽带时,对儿女们说,“太爷爷太奶奶都是被日寇杀害的,你们要记住这国仇家恨!你们的大姥爷为了给你太爷爷太奶奶报仇,在大龙华歼灭战中英勇杀敌,我们要继承大姥爷的遗志,永远跟党走。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都是无数先烈为我们创造的一切,敬畏英雄,更加发奋图强!”
他们扫完墓后,一行人回到尚家庄看望独居的姥姥。两辆小轿车飞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辆是凯开的凯提拉克,一辆是司机师傅开的奥迪V6。小孙女青青说,“我觉得爸开车太疯了,还是和姥姥坐一个车稳当!”她小嘴甜甜的说,“司机伯伯开车稳,坐着舒服!”司机见有人夸他,就乐呵呵的说,“还是这小侄女会说话,听着舒坦!”雀儿假装生气的说,“她就会巴结人,去,去,你们一家子坐一起去!”小孙女青青说,“嫌他们烦,小弟一会哭,一会闹,连看他的保姆阿姨都烦他!”楠楠就一把将她拉进车,“跟姑一起坐!”
车子在塘湖下了国道,进入乡道。眨眼就到了家门口,这时,妈妈拄着拐杖和保姆在门前遛弯呢!妈妈就跟保姆有一搭没一搭地唠着家常,见车停在门前,就说,“想必是雀儿他们吧!”
还没等妈妈他们反应过来,雀儿他们就到了跟前。雀儿拉着妈妈的手,凯和楠叫了声“姥姥”,小孙女躲在身后,雀儿把她拉到妈妈面前,“快,叫太姥姥!”,妈妈把小孙女揽到怀中,“哎呀,我的小孙女!”忽然想起了什么,“我那小孙子呢?”保姆赶紧把正在睡梦中的小孙孙抱到妈妈跟前,妈妈想抱,拐杖就“吧嗒”落在地上!保姆就把襁褓放在妈妈的怀中,但实际上仍然抱着,怕她抱不住!雀儿说,“我妈还是重男轻女啊!”大伙儿都乐了,小孙女青青就不乐意了,说,“太姥姥也稀罕我,是不是?”扭着妈妈的衣袖,妈妈只好说,“太姥姥当然也稀罕我的宝贝疙瘩!”
妈妈的一口好牙都掉光了,年前,妈妈到北京,拉着给她镶了一口假牙。雀儿让她住在北京,可以给自己做个伴,也好照顾她,但她说,“住不惯,太吵,还是乡下好!住着舒坦。”雀儿只好给她找了个保姆,寸步不移地照顾她。
这时,三邻五舍的人也都围拢过来,但对于雀儿来说,都不认识了,虽然也经常回家,但也好多叫不上名。上了年纪的,一年比一年少,差不多都离开人世了!
小弟他们闻讯也都赶了过来,一家子开始忙活起来,支锅做饭,烧水的烧水,摘菜的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