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陶,00年,英专生,励志成为一名有温度的翻译。
01
本人是某工程院校的英语系本科生。
其实大部分英专生并不是来自外国语院校,所以我想代表大多数人分享一下关于英语专业困惑你的那些小事。
英语真的可以作为一个专业吗?
身边很多人认为英专生是没有专业的,或者说,他们认为英语只是一门用于交流的工具,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专业来学习。
由于高中英语不错,选择专业的时候,稀里糊涂地选了英语专业。
大一刚开始我也觉得我好像没有专业,可慢慢地才发现是对高中应试英语的理解,限制了我对这个专业更深刻的认知。
何炅,著名主持人,专业阿拉伯语。
同样是学习语言,而且是小种语言中的小种语言,比英语专业的出路要窄很多,但是这却没有阻碍他的个人发展。
外语学院的学生要做很多的presentation,它很锻炼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与反应能力。
想必这也为他后来做主持人打下了基础。
当然英语专业也有很多对口工作,比如:令人艳羡的交传和同传(一个按字数或者秒来计算薪资的职业)、安稳又光荣的英语教师(现在流行互联网教育,需要很多讲师和培训师)、外企白领(商务英语方向)。
就像很多人觉得学中国文学、历史、语言专业的,大多只能做老师,没什么好的出路,也不觉得是个专业。
但有很多记者、作家、媒体撰稿人、作词人、主持人等都是这些专业出身的。
所以在大学里每一个科都是专业,而学生的成就和职业生涯与所学专业有关,但又不完全由专业决定,关键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你如何努力达成人生目标。
02
听说英语专业很无聊?
之前大一时看到自己的课表也着实担忧,大一大二时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泛读、精读、听力、口语、写作。
我最初也觉得等待我的是上不完的英语课。
其实不然,这当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小课,比如:英美国家概况,英语名著解读,西方文化史,英语报刊选读……
大二的时候,英专生可以选一门二外,大部分学校可以从俄语、日语、法语、西语里,选择一门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
二外课程十分有趣,尤其是讲发音的时候,俄语的大舌颤音、法语的小舌音、西语的弹舌音。
你能想象一个班的人一起寻找“咳痰”的感觉,来练习法语的小舌音r音吗。
那场面简直有趣到爆炸。
大三大四的时候,会分商务英语和翻译两个方向,商务英语会涉及到谈判礼仪,翻译课的实际翻译、模拟联合国。
这些课程都十分有趣,课堂互动实践也十分好玩。
英语专业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女老师,大多都温柔如水善解人意,气质拿捏地死死的。
令声控惊奇的是,外语系老师的声音个个都让人如沐春风。
无趣的从来不是课程或者专业本身,无趣的是你的内心。
生活中从不缺乏有趣,缺乏的是善于发现有趣、感受有趣的心。
03
英语专业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这个计算机程序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翻译软件的出现的确冲击了英专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机器始终不能完全代替人。
语言是有灵性的,它要联系上下文和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大的会议上,还是需要同传这样的人才。
与此同时,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
如何成为一个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了英专生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
很多学校开设第二学位,或者跨校学习第二学位,这对英专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我们可以辅修金融、法律或者其它专业。
辅修金融和法律,我们要比其它专业更有优势,这也成于英语的工具性。
英语专业是要考证最多的专业,专四专八、三笔三口、托福雅思……非英专生的四六级证书也十分有必要。
证书是好工作的敲门砖,当然有证书并不能代表你的英语能力怎么样,所以要提高你的软实力。
软实力又该怎么培养呢,听说读写译这些基本功要每天练习,演讲辩论比赛要多多参加,它不仅可以培养你良好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锻炼你的勇气,增强你的自信。
社会在发展,我们必须懂得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专业都是如此。
04
英语专业真的很多美女吗?
我也一直在好奇这一点,为什么影视剧或小说中都爱说他竟然拒绝了外语系系花。
因为外语学院真的有很多美女,可能是被presentation锻炼出来的自信闪光气质。
当然也不排除外语学院女生基数大,所以美女多的可能。
语言确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气质。
这一点从外语系老师给你如沐春风的感觉就可以看出来。
不仅如沐春风,而且还浑身散发着法国女人的优雅风情。
学语言要练习发音,试问一口带着贵族英伦腔的正宗英音,怎么能不增加魅力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美人在骨不在皮”。
这里的“骨”,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气质,著名主持人杨澜就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她的知性气质一直为人所称赞。
分享使人快乐,一份快乐可以变成两份快乐。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变成你心中的白月光,嘴角的嫣然笑,前行路上的方向标,回首时的小确幸!
注: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今日小知识:
发不成大舌音的宝宝不要选俄语了。
法语的小舌音r音是可以通过寻找“咳痰”的感觉练出来的。
西语是除英语、汉语外,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希望这些可以对你的二外有帮助!
这是伍识的第 51 个故事
很高兴遇见你和你的故事
公众号“伍识”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