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野半阙
半阙在二十岁之前特别害怕独处,吃饭;逛街;泡图书馆,甚至连上厕所的时候都一定要拉上好友一起。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如果一个人走在路上是多么奇怪的事情,人家一定会想:“你看这姑娘自己走;人缘是有多糟糕;脾气一定很古怪吧”。
外人眼里的你,和独处时的你,永远是两个样子。一个假装淡然,一个不知所错。
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寝室里一般都会拉上窗帘,空气闷闷的,那是为了制造良好的睡眠氛围,那个时候,固然报名了很多社团,但都是让好朋友去帮忙签到的,浪费了大把时光,都在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肆意的浑浑噩噩,现在想来大概是那个时候不理解独处时的该作为吧。
后来为了有健康的好身体,半阙去办了健身卡,每天必须来往于学校的东西区之间,大概有二十分钟的路程,半阙都是一个人步行的,有种孤家寡人的苍凉感,但更多的是半阙其实真的收获了来自独处带给我的神奇能力。我想它一定是一种超能力吧。
我走在返回的路上,一般都带着耳机,我记得大多都放夏小虎的《人生》和朴树的《清白之年》,现在想想确实是一种很孤寂,萧瑟的氛围,但事实上,我心里是好开心的,那是属于自己的安静时光,我看着路边的行人匆匆,都顾不得看树上倒挂的雾凇,我心里总会想:“这哥们,一定是要迟到了。”有时候会思考一下人生,比如“为什么明明跑了三十分钟,却还胖了两斤”。
但是我真的不再害怕了,甚至有时候会很自豪,我敢于直视前方陌生人的眼睛,我甚至想问一句“你瞅啥”但实在是窘迫于耿直的东北人回我一句“瞅你咋地”便作罢了。
当自己与自己相处时,我想那必然是一场灵魂的沟通,是坦诚的,不加掩饰的放松。
人生,是一个去繁就简的过程。
一个人时,反而能安静而丰盛。
林徽因曾说过:“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半阙,一直都很佩服一个好朋友,我们暂且叫她“勇敢小姐”,我觉得她就是适合独处的姑娘。我记得她曾跟我说过一段话:
“我每天都要照顾鱼鱼,你看大白好可爱对不对,那是我每天给它按时换水,换过滤棉,那可真是个大工程。我还要照顾花花,三两天就要想着他们,大大小小二十多盆,要知道土壤湿不湿,干了就要浇水,硬了就要松土。小贝(是超级无敌可爱的狗狗)也很可爱对不对,我每天都要花费两个小时溜它喂它,陪着它。”
勇敢小姐,最希望的就是一天有三十个小时,这样她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人虽然在家里,但是家也不仅仅只是睡觉的安乐窝,只要你愿意,它也可以变成很好的提升自己的空间。
我们总觉得自己呆着的时候是无聊的,孤独的,无所事事的,可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孤独吗?
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我们常常把孤独的感觉与独处换作某种必然关系,就好像你的孤独就是因为独处导致的一样,可是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即使你身处在喧嚣热闹的KTV,身边好友左右相伴,可内心依然觉得空洞,寂寥。
记得《百年孤独》里说: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也许我们从来都不能摆脱孤独的影子,因为你生来便孑然一身,我们可以做的,只能让自己更好的适应独处的时光,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滞不前,也可以是一场充实、美妙、精彩纷呈的冒险。
半阙记得之前班上有个很与众不同的男孩子,无论上课下课都只身一人前行,坐的地方,不是第一排就是最后一排,一开始我觉得这个人一定很奇怪很不合群,但是后来有幸跟他分到一组,上台演讲的时候,瞬间可以把所有人的眼睛汇集到他的身上,他的才华终将展露无疑。
后来了解到,他不和舍友一起走并不是不合群,而是他觉得没有和自己相处那么自由自在。我想他大概就是那种一个人生活也可以精彩绝伦的。
当我们自己独处的时候,不妨也养养花,做点小点心,写写字,喝喝茶,计划自己去旅行,邂逅你自己,你甚至可以给自己写封信,我想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我们在冗杂尘世呆久了,可能会沾染到污浊的气息,你要时常给自己进行灵魂的洗涤。
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似水流年,也可以分外惊喜。
PS:半阙很喜欢写信,也曾给自己写过信,不要害怕独处时的孤独,总有一天你会跟它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