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驾驶,即有预见性综合判断思维方式的驾驶行为。
预见性思维方式的关键:一、迅速地捕捉情况。二、丰富的假设联想。三、准确地分析判断。四、灵活的防范处理。
场景一:市区道路,我电动车行驶,即将超越行人和电动车,前方危险。你要联想行人和电动车会忽然左拐,判断会发生意外。那么此时要鸣笛且与行人和电动车拉开横向距离,超越时备刹要眼神要精神 ,随时能刹的住。
场景二:高速道路,我面包车行驶,即将超越大货车,前方危险。你要联想大车会忽然变道。(如大车前方有慢车或有障碍物,肯定会变道。)此时要闪大灯或打开左转向灯,且与大车拉开横向距离,迅速超越。如超车前,大车前轮有左移倾向,此时立即降速停止超车。
如何避免事故?防御性驾驶,用心是关键。高手不是等事故来了再去应对,而是主动去防范化解危险。
为什么会发生事故?就是事故发生时,驾驶员时间和空间不够。在危险路段(超车、会车、变道、路口),驾驶员技术再高超,没有防御性驾驶,不减速不备刹不眼神不精神,发生事故是必然。
全面而准确地收集信息是安全驾驶的前提。
驾驶的实质是一种互动,是一种基于路况的反馈既然是互动和反馈,就会有三个关键因素:
a.对路面的搜集情况是否全面
b.对他人的下一步行动判断是否准确
c.在当前情况下是否做出了最正确的回应。
那如何才能全面又准确的收集呢?
a.对道路要有敏感度,就是所谓的路感,这是随着时间的沉淀和历练可以解决的问题,
b搜集信息不单靠司机本人的眼耳、鼻等器官的配合使用,同时还需要配合车辆上的有关部件、比如后视镜等。
c.在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最后一个关键就是看司机的心态和意识是否到位,无论你技术多娴熟高超.如果边开车边玩手机,或者注意力被其他东西所吸引,那也无法做到全面而准确地收集信息。
而这恰恰是大部分司机的软肋,最终决定一个司机安全与否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
有了全面的信息,才能迅速的捕捉危险情况。
场景:市区道路,我面包车即将通过无信号灯十字路口,在到达路囗100米前,迅速收集信息,车多人多,身后大货车跟随,快车道车少,迅速变道快车道,路口减速备刹要眼神要精神,不断瞟内扫外,摇头摆脑,不断捕捉危险。不断地联想到其它交通参与者会不守交规,提前防范风险。
防御性驾驶的要点在于把主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想着其它交通参与者会让着你。
一、把其它交通参与者都看成菜鸟
不要行驶在他们的盲区内,他们会乱变道。看见他们在拐弯,迅速减速,菜鸟不会让直行的。路囗有车汇入,菜鸟会连续变道,不会让直行,此时减速,备刹要眼神要精神,不停瞟内扫外,捕捉危险。
二、把自己看成宇宙的中心
我要变道超车了,提前打转向灯、闪大灯,给其他交通参与者不断发出信息,把我的意图传达出去。
三、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即将超越前车,前车有障碍,前车肯定会变道,此时降速,加大跟车距离。
四、以联系的思维看待路况
邻车的前车刹车灯闪起,邻车会变道,此时降速,加大跟车距离。
五、速度差即危险
前车停车,此时要高度紧张,减速备剂要眼神要精神,不停瞟内扫外,随时勾勒逃生通道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