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一个神奇的发现,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在20分钟左右,超过这20多分钟,注意力就会比较涣散,每次听书最开始的时候,还能记得作者讲述的逻辑顺序,按照什么样的风格来讲述什么样的内容。可是,听到后面整个人的脑袋,思维就会陷入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没有能力思考。或者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被讲述的人带着。走向了,不知道一个哪里的方向,我们忘记了我们最。出的出发点是什么,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20分钟一节课,当然。也就是说对于自己没有20分钟一节课,那就听20分钟就休息。
今天听的书《不管教的勇气》,作者是日本的岸见一郎。
坡道:我们很多人成大成人之后,都会对自己过去的人生进行反思,他会想。我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因为当时小时候。没有认真听父母的话,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于是他们又将父母对他的这种教育教养方式。放到了他对孩子的身上。但是现实是,孩子不可能比当时的我们更懂事,于是一个教育的怪圈就出现了。我们应该进行的深层的反思是,为什么我们当时不听父母的话,我们为什么愿意放弃自己对人生的选择和掌控。而且不听父母的话,违背父母的意见,这才是我们应该深刻反思的东西。
一、教育的目标是自立,而一个人能够实现自立,需要具备三大条件,
第一个能够独立地做出选择,
这句话看起来是非常简单,但事实上是很多人活到七老八十,依旧不能。独立的做出选择,他们认为我所做的选择都是被迫的,都是。因为别人因为社会上的不公平,所以他们在不停的抱怨,抱怨单位,抱怨,领导,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所以他们并没有能够独立做出选择的能力,换言之,就是你要对我做出的选择,选择负责,有这样的能力。
第二个,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阿得勒的理论,他认为,孩子一生都在。寻求两样东西,一样叫做归属感,一样叫做价值感,归属感就是爱,无条件的爱,他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注,这是归属感,价值感是他。对于父母的价值对于社会的价值是什么,它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自己做的事情也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价值是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依靠外在。比如大家都说哦,考大学好。大家都认为怎么样好,于是我就去做这些事情。换言之,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就是内心有自己的标准,不因为外人,其他人的。观点而发生改变,最后一个是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第三个,不以自我为中心。
就是要孩子明白,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包括父母,要对收到的帮助表示感谢。
二、不管教的勇气,不批评也不表扬
不管教的勇气,就是不批评,也不表扬,父母帮助促成孩子的自立,实现自立的这个教育目标。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这一切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1、批评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办法,会带来负面影响,关于批评主要有三种情况,
比如有的孩子是受到父母的关注,寻求关注,所以孩子做对的时候你不给予关注,不及时的回应,所以他就会做一些错的事情,来引起你的关注,得到你的脾气,他的这种需求,关注的需要就达成了,
还有一些孩子做错事不是故意的,但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改正,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不能批评,而是耐心解释该怎么做。
批评肯定是见效非常快的一种方式,但是并不是真正有效,孩子只是会。避免批评,于是他们消极的对待,逃避批评,做事消极。他们不会因为你批评了我,所以我要正向的去发展,他们只会说,既然你并没有做这个事儿,那我不做。或者我偷着走。
2、避免孩子依赖表扬,
批评不好,这个我们可想而知,那么,表扬也不是好的育儿方式,因为孩子很可能会依赖表扬。也就是说,当表扬不存在的时候,孩子就不好做事了,没有排名,没有得分,没有奖励,那我还做这个干嘛。所以我也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得到一个反馈,你要做的是基于自己的。一个标准出发去做这个事情。
如果孩子出现好的行为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就是表示我们的感谢。而这个感谢。首先你就会发现它是一种平等的,公平的。我不是你的顶头上司,我不是你的领导者,我们俩是公平的。也就是说,我们之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基于。良好的关系。但你表达感谢的时候,孩子的价值感,他对于他人的贡献感,那么也就是想。
3、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
那个纪伯伦说的,孩子因你而来却不属于你,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代替孩子过一生。所以,当然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而挫折和失败也得有孩子自己来负责,更重要的是,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他会第一个破坏亲子关系,一旦发生问题,孩子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孩子自己无法成长,而干涉孩子的人生,也是父母不相信,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没有能力承担失败,这个也会阻碍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