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偶翻书,见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一篇写到歌曲,瞬间思绪神驰,久久回神决定写点我的“近代音乐鉴赏历程”。
记得第一次接触音乐(流行音乐),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小学时代的冬天,我们穿着厚棉衣,围脖,手套全副武装下在操场上清理积雪,我的同学徐家晨拿着扫把做扫弦状在我面前唱出了SHE的《super star》“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慷慨激昂,催人尿下。我不夸张地说,周围我们班女生眼里瞬间充满了光,这一刻,我知道,我的流行音乐鉴赏历程正式开始了......
我小时候大约上世纪末90年代,班里同学家里鲜有DVD机,有幸,我们家就有一台。那时候听闻了江湖上出现了一个咬字不清,动作颓废之辈,一首《双截棍》红遍祖国大江南北。但我学习他的第一首歌可不是双截棍,而是《开不了口》
时间要往前拨动一年左右,那时候家里只有几样家用电器之时,一台收录音机对于我来说简直可以作为我进入音乐大门的钥匙。一盘借来的磁带,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埋着头好几个小时,快退快进的抄完了所有歌词。当时并未觉得杰伦的咬字痛点,现在想想如若放在今日,定会原地爆炸。至此,疯狂着迷杰伦的时代开始了。
说回DVD,我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跟父母下馆子回家路上,看到了音像店里有VCD,吵着闹着进去看看,我记得那时我很怕我爸,可能是炫耀的力量催使,我还是厚着脸皮许诺自己好好学习,软磨硬泡的让他买下了那张《八度空间》虽然里面好多MV系盗版,但是人物都是杰伦没错。回到我们学校、我们班那可是平地一声雷,仿佛“小日子”头顶落下了“胖子”和“小男孩”(九一八第二天义愤填膺中)那般震撼,放学后几乎半个班的同学都去我家了,我无法想象当初我把那张碟从塑料盒取出时的骄傲,更无法复现那个聚精会神的下午,一张VCD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惊喜。
此后的日子,我的偶像一直是那个男人,他也陪伴着我走完了我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光。
转眼间,记不得是25还是26岁的我,现在细想原因并非杰伦的婚姻,淡出娱乐圈这些缘故,今日看来仿佛是我的心性发生了变化,喜欢的歌手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张国荣,不成熟时期就听过这个名字,那时只知道是位音乐人,在香港地区很有名望,后来陆续的看了他的电影,听了他的歌曲,甚至粤语歌也越听越上瘾,记得看过一个街头随机采访,一位北京当地的大爷评价音乐,最喜欢的歌手提到了张国荣,评价也是让我感同身受,四个字形容:余音绕梁。说的通俗点,耐听、喜听。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喜欢一件事一个人后会疯狂的想要多点了解,随着了解的深入。那个曾经儿时令我疯狂的偶像也慢慢黯淡。有人这么评价张国荣:跟他的才华相比,他的颜值不值一提;跟他的人品相比,他的才华不值一提。先说颜值,其实我很少会觉得某位艺人或者明星长得好看或者如何如何,但是看了张国荣生前的种种影像资料、电影、演唱会现场,那眉目间的英气让人久久无法忘怀,那种少见的眼中有光、剑眉星目就是对他最好的概括。他的才华,不必多说,当年香港乐坛的半壁江山,歌曲、电影都有不俗的造诣,《热情》演唱会当年被央视赞美为近现代最好的演唱会,虽然其中的穿着和打扮饱受当时的媒体诟病,甚至攻击他的取向,可如今看来,同性恋合法化,才可悲可叹当时的他们承受了太多的不公对待。最后说说人品,后人提到张国荣都是满口称赞,与人和善、不区别对待,提携圈内后辈数不胜数。有时候想到他,看到他总会感慨:世间怎么会有如此接近完美之人。
写到这里并非要拿张国荣与杰伦作比较,只是人生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判断力,因此所产生的偏好也会有变化,毕竟这世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张国荣先生对我近五年来的各方面影像颇深,我想这就是偶像的力量,追星不必劳民伤财、大费周章,大可以静静的去欣赏,把他的优良品质化作自身的力量,做更好的自己。希望今后能一直以张国荣为榜样,践行自己的人生理念。敢爱敢恨,一生光明磊落。以张为姓,以国为荣!
就写到这吧,偶有想法就做点记录。无任何偏见、恶意,仅此纪念我即将而立之年。
2022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