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在学校里,我特别喜欢一种人,那就是他们能够独立地对一件事物做出好与不好的评价。
每个学期,有些老师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布置一项期中作业。每个小组一般都是六个人,通过合作,我慢慢地总结了以下三类人:
▏第一类:没意见型
小组讨论问题时,一般不发言甚至多数是犯困状态,对谈论的过程消极懈怠不参与
对于讨论的结果,就三个字「没意见」
在小组任务执行过程中,度娘找答案,应付了事
▏第二类:挑毛病型
小组讨论问题时,这类人是会议的推动者,甚至是最终的决策者,因为这类人始终掌控着组内的信息沟通和所有事项的衔接
对讨论的结果,他们经常会说「这样好」或「这样不好」
在小组任务执行过程中,也会找度娘,但会经过精心筛选信息然后和组内同学商量
▏第三类:任务执行型
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提交结果,例如一个PPT展示、一份统计数据结果汇总
在以上三类人中,我属于第三类,我最喜欢的是第二类。
在我提交结果时,第二类人总会给我提各种意见,这点我深有体会。一起在办公室值班,我做一个表格,这类人会在旁边会说「这样做比较好」「那边有点偏啦」「那条线再往下拉拉」,即使他们不会用word实现,但是最起码知道有自己好与不好的判断。
这么做,虽然心里会有点不爽,心想究竟是你会做还是我会做啊,但是回头发现,没有这类人的指点,你肯定会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其实,很多场景中,对于新人,我们首先应该学会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去年在做简历时,在网易云课堂搜到@逛逛诳诳 老师的简历制作课程,在里边提到一个观点「找对高手去抄」,言外之意,我们先去找到领域内好的东西,然后去模仿。
在做PPT时,你看高手作品的数量越多,则很容易判断出任何一页PPT水平如何;
在看书时,你看的同类书籍越多,思考的越多,则很容易判断出哪些是作者用心去书写的,哪些是拼凑出来的;
在求职时,你分析过高手简历的内容,你比较过他们面试的准备经历,你比较过他们过去为之付出的努力之后,则会发现他们为什么会被录取;
等等等
这一切都是源于内心对「美」的追求以及不断地挑战你对「美的定义」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