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插座,插线板,你会想到什么?
相信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品牌
可能要属公牛了
没错,就是它!
↓↓↓↓↓↓
伴随着一月净赚1个多亿的光鲜财报,
“插座一哥”公牛集团准备登陆A股了。
9月28日,证监会受理了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材料。
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的股票,此次发行的股份占发行后公牛集团总股本不低于10%,拟募资48.86亿元。
“插座一哥”公牛要上市 啦!
招股书将公牛集团的“家底”公之于众。
2018年1~3月,公牛集团的营业收入为20.4亿元,平均月赚6.8亿元。
而2017年公牛集团的营业收入为72.4亿元,净利润达12.85亿元,平均每个月净赚超过1亿元。
有数据显示,公牛插座的综合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而国内市场上每10个按钮开关插座中,就有9个来自公牛。
这就是传说中:虽然是小生意,但我们赚得多啊。
技术达人打造“用不坏的插座”!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浙江慈溪,中国插座行业的集散地,数百家甚至更多的插座作坊。
80年代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的阮立平,在水电部杭州机械研究所捧着“铁饭碗”。
阮立平进入插座行业与他的亲戚不无关系。
得益于慈溪先天的优势,他的亲戚朋友均在插座行业工作,他们需要拿着插座样品去全国各地推销。
当时,慈溪的交通不便,人们想要出行,杭州是中转的必经之地。
阮立平在杭州的职工宿舍自然成为亲友落脚的中转站,他也会帮忙推销插座。
但当时插座有天生缺陷,“30个产品有10个是坏的” ,阮立平开始帮着“维修”,数年间对插座无比熟悉。于是,干脆辞职做插座生意了。
1995年,阮立平与弟弟阮学平一起创办了慈溪市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最早只有阮立平的爸妈、弟弟外加几个亲戚朋友愿意借钱,阮立平只贷到2万元款,而当时塑料原料的价格是1.8万元一吨。所以,他和弟弟只得合伙批发别人的零配件来做,对零配件质量把关。
阮立平说自己的初心是“做永远用不坏的插座”。
当时,美国芝加哥公牛队如日中天,喜爱篮球的阮立平索性将公司命名为“公牛”。
从1995年创业至今,公牛集团早已是插座品牌的绝对标杆和领军者,依然专注于插座生意,将五金店中不起眼的插座做到了极致,并延伸到LED照明和数码配件领域。
“雨露均沾”的家族生意
公牛集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家族企业。
上市前,阮立平、阮学平通过直接持股和控股良机实业的方式持有公牛集团95.876%的股份,而阮立平、阮学平的姐妹阮亚平、阮小平、阮幼平通过凝晖投资持有公牛集团0.754%的股份。
5人合计持有公司96.63%的股份,是公牛集团毫无疑问的主人。
简介可以看出,哥哥阮立平1964年出生本科学历的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总裁;弟弟阮学平1972年出生,初中学历,担任公司副董事长。
此外,这个家族企业的股份分配也颇有意思。
实际控制人阮立平、阮学平二人在公牛集团的股份完全相同,分别直接持有17.938%,并且分别持有良机实业各50%的股份。而阮立平、阮学平的三姐妹阮亚平、阮小平、阮幼平也各自持有凝晖投资33.33%的股份。
股权在兄弟之间、姐妹之间的分配不偏不倚,这样的格局在A股家族企业中非常罕见。
为防止“兄弟阋于墙 ”,2017年12月27日,阮立平、阮学平二人还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在公司经营等重大事项中为一致行动人。
扩张之忧:利润下降、存货增加
公牛的优质品质,吸引了各路资本的加持,但自2017年开始,随着公司在规模和品类方面的扩张,公牛集团的利润开始下降、存货大幅上升,公司面临着业务扩张,效率下降的局面,可谓风险犹存。
风险之一是营收涨,利润降。
招股书显示,公牛集团2015年至2017年营收实现了三连涨,分别为44.58亿元、53.66亿元、72.4亿元,但是净利润却由2016年的14.07亿下降到了2017年的12.85亿,降幅达8.6%。
净利润的下降正是受毛利下降的影响。
2015年到2018年一季度,主营业务毛利率逐渐从四成水平下降到了三成左右,分别为41.63%、45.21%、37.79%和 34.98%。
对此,招股书解释为原材料采购价格总体上升、低毛利率的 LED 照明和数码配件等新产品销售占比上升,以及转换器产品2017年新国标升级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在已有产能扩张效率未见起色的情况下,未来大规模的扩建将给本就压力巨大的存货再增一份重压。
另外,随着近期国家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收紧”,房地产企业纷纷收缩战线,这对公牛集团的墙壁开关插座和LED灯的销量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如此看来
年赚70个亿的公牛集团并不能“高枕无忧”
招股书里,公牛集团还放上了自己的竞品
如今的公牛需要面对的竞争
不仅有飞利浦、西门子、施耐德等国际巨头
还需考虑小米等科技企业的“跨界打劫”
未来
“小而美”的公牛能否插上资本的翅膀再上一层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