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的写作目的并不存在。来简书近三个月,我越来越清晰自己写作的目的,那就是锻炼自己更好的传播分享科研精神和科学知识。
于是,我把写作当做是精妙的平衡术,努力在专业度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一个点,我要模仿的对象是些一流的畅销书作家,他们既不像刚刚提笔写作的新手一样,迫不及待的炫耀自己博学多知,卖弄专业名词,搞得读者丧失了耐心。又不会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没头脑式的挠痒。
尼采讲过一句话:世界并非围绕着新的喧闹的创造者,而是围绕着新的价值的创造者旋转。它悄无声息地旋转着。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喧闹的时代,人们对噪音的兴趣,远超过洞见与思想。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与读者达成某种共识:她们不与时代妥协,重回安静、缓慢、智性的谈话,重拾对知识、情感、他人命运的好奇心,重新审视事物的真正价值。
20年前的美国,兴起“创意写作”的风潮,创意写作的流行让从未受过专业文学写作训练的人也可以讲出好故事。它跳出专业新闻和学术形式进行文学创作,一些畅销书作家被搬上银屏与大众分享写作经验。而中国在普及高等教育近20年后,大批中产阶级有闲情逸致投入文艺兴趣,于是创意写作的时代也相应到来。创意写作不外乎三个目的:
1. 保存和记录特定经验;
2. 与志同道合者分享经历;
3. 通过自由表达促进作者本人的身心健康。
想给写作打下好的基础,先明确你写作的目的,找对平台,然后坚持不懈,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精进。
在阅读体验方面,我不喜欢简书。我不认为每天花很多时间读简书上的文章算是很好的智力投资。
简书是个写作平台,门槛低,这里的话题越来越大众化,热门话题多是工具类型的文章和心灵鸡汤,只适合微信公众号转发,能称得上佳作的并不多见。
简书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用户,是因为最开始聚集了一批高质量的写作者。写作小白通过阅读爆文、报名参加优质课程,启动个人发表的写作之路。但对熟练的文字工作者而言,在简书上发表文章,不过是换个场合,说出职场中没机会充分表达的经验罢了。
人家为什么要看你的文章?说到底还是写作的专业程度,或者说作品本身反映出的知识浓度和烈度。
在简书上我的确发现了非常好的写作者。不过,也没有必夸大写作的作用,把写作的形式看得重于内容。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写作并不能帮你解决大多数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写作不能帮你摆脱财政危机。通过写作获得收入的,在简书上不过几百号人(偶尔收到别人打赏不算)。在注册简书的20万人中,靠码字盈利的不到万分之五,其中靠开班、讲座、约稿、出书获得体面收入的不到10个人。很多人以为自己只要足够努力就能成为咪蒙,其实你十年前不是咪蒙,十年后也不会是,别忘记同时代又有多少跟你一样想成为咪蒙的竞争者。
其次,写作不能让你躲开人际的不自在。它不可能帮你化解人事矛盾,万一被局中人读到,弄不好反而更加难以相处。这是因为我们把写作当成一种情感疗愈的方式,于是我们写下的是让自己顺耳的声音和道理,记录的是让内心能感觉舒适平静的“事实”。经验不足的写作者,难免会使用偏激的、自怜的文字,重现细碎的生活烦恼。这样的文字除了逞一时之快,根本不解决任何问题,也不能成为值得分享、启发思考的作品。
前一阵子才会有不少文友讨论要不要写真实的个人经历。对此我的态度是:文责在于记录者。解释起来就是,我们自以为的真实一旦写到纸面上,向公众发表,就要对发表的文字负责。认真对待写作的人,会对文字记录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对社会新闻发表看法之前,更要做足功课,妄言有恐。
再者,写作不会让你被关注(到你期待的程度)。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我们追寻意义,所以人总有表达的冲动,想证明自己在这世界上存在过。等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留下的文字若能流传下去,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延续我们的思想,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除此之外,发到朋友圈上等点赞,那不是热爱写作,只不过是看上去热爱写作罢了。
如果心中真正想要的是出版,想把文字换成众人认可的价值,比如用文字赚钱,那其实并不一定非要通过写作才能达成。一旦写者不够专注,那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打了折扣,骗不过清醒的读者。
说了那么多,究竟写作能帮到我什么?
1. 培养自己的意识关注力。
我们每个人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写的内容大都关于自己。童年的日记,主要写身边熟悉的人。那时我们用的文字很简单,情感也直白。
记日记和后来写博客这样的经历,对作者本人弥足珍贵,人在片刻自处中,获得某种深度的满足感。成年后少有可以完全专注于自身的时间。
当写作变得熟练,我们会懂得站在读者角度审视自己的文字。写出来的东西要有逻辑,对难以理解的名词和观点要有充足的铺垫,帮助读者听懂,而不是日记式的喃喃自语。
写作高手往往擅长观察细节,既包括关注内心,也包括观注周围人的变化,他们能从日常生活中随时取材,记录下微弱的、刹那蒸发的、发人深省的细节,把这些精灵编成文字,让日常变得非同一般,动感、流动,洋溢生机。
2. 传播信念。
现实世界太多自欺与欺人,这在智慧的殿堂完全行不通。写作者必须做到诚恳,对自己真实,也不得欺人。
对我来说让写作变得更有价值的,在于发现微不足道但有意义的东西,写出来,放大给其他人看到。
想要靠写作达到哪样的成就?答案是你在乎什么。我发现根本就不想成为高产作家,我能想象的是多年以后,某个人在睡前拿起一本我写的书,不用看书名,不需要知道作者是男是女、哪个国家、什么信仰,只那么一味的看下去,看着看着,她的眼睛可能会潮湿,或者陷入深深地思考,心想为什么没能早一点读到这本书,早一点结识这位作者。这就好像在你的生命里突然有了个懂你的朋友,她并未见得比你精明,但你认识她之后,便不愿再失去。
3. 更多悲悯之情。
心理学家荣格在《红书》中写道: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一面的最好方法。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期待用文字治愈自身的人应该了解,文学的目的并非是让我们陶醉于一种轻便的、畅快的宣泄,并随之进入幸福的状态;优秀的文学作品折射出思想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
好的写作者,对世界怀有深刻的爱与眷恋,有悲天悯人之情怀,不会刻薄对待她的读者。
总之,一部伟大的作品,让我感觉离我很近的同时又很远。翻起它,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多一个认识的层面,书中的描述可能在某一刻击中了心灵的一扇门,就像芝麻开门的咒语,重新看待生命。
能写出一部这样的作品,此生便不算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