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娱乐明星。放学回家之后可以看到电视上播放的MTV。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叶倩文演唱的《潇洒走一回》,如今的她虽然风韵不减当年但却已年迈。还有一人就是杨钰莹,她唱的很多歌曲我还是很喜欢包括《红彤彤的春天》、《心雨》等,节奏清新明快。听着他们的歌渐渐长大。
小学时候在教室上音乐课,老师教唱歌,因为大家唱的都是五音不全,所以很难为情会有人站出来唱一首歌。更多的是调皮捣蛋嘲笑别人唱的歌曲,因此自己对唱歌这件事也没有在意过。于是自己身上也就缺少了艺术细胞。现在想想艺术的东西是需要学习的,并且早点入门,因为像音乐这样的艺术形式会长期伴随着我们左右。
第一次看到别人唱歌,并且吸引到我却是上中学的时候,上学的路上,王永建拿着以后张学友的《饿狼传说》站在河东的岸边大声的唱起前奏。感觉蛮有范儿的。
90十年带是没有mp3,也没有电脑的。只有磁带随声听,光盘机也还没有。他拿着磁带封皮,皮上写着歌词,唱两句然后拿出来看看词,然后在唱两句。后来我也学着买了磁带,找几首自己喜欢听的,也学着唱。
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伍佰的《突然间的自我》,在西面院子住的时候,我在北屋一个人一边听一边学着唱,还好唱会了。现在去KTV偶尔也唱一下,但感觉太老了,唱起来也没什么技术含量,然而这首歌确是我最先学会的歌曲。
高中以后听到的歌,唱的歌就少了,除了学习看书还是学习看书,但课间学校会放音乐。放的最多的是孙燕姿和周杰伦的,后来对孙燕姿的歌我也蛮喜欢。
周杰伦的歌曲,正是上高中的时候火的不得了,但我却不是很喜欢,因为听不懂他唱的什么。接受他的歌并且开始去听他的歌是因为《安静》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总会让我想起中学的一位女生。
上大学后听的音乐就渐渐的随意了一,因为有了电脑可以任意的听了。希亚唱的《心醉》还记得,也会经常的听那时。渐渐的听的就越来越多了。
但自己从来没有把唱歌这件事当回事儿,和同学一起去KTV唱歌,却显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后来想想为了混社会还是自己学两首把,然后找到了一首罗大佑的《恋曲1990》认认真真的学了一下。现在我也只局限与这两首歌曲。
工作后,没事儿了就听听音乐,有一年为了锻炼自己的坚持能力,我选择了一件事,就是每天听一首英文歌曲。结果,自己真的坚持下来了,并且坚持了一年。
虽然现在有了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在坚持,但却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听到好听的歌曲就分享出去。自己也收集了很多自己喜欢的歌,听歌的时候很方便。
音乐的世界很大,对我来说确实一个门外汉,只能徘徊在门外偶尔往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