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维《像钻石一样闪耀》
前几天,看到布衣书局胡同旧事重提,转发陈晓维的《十年,胡同与我》一文,又说等会陈晓维会来做直播。正好有时间,就去看直播,陈晓维看上去很年轻像是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原来这次是带着新书《像钻石一样闪耀》来做推广的。
知道陈晓维,全因胡同。某年胡同在群里推陈晓维的《书贩笑忘录》,我也买了一本,有签名的。 书中写胡同的那一篇,反复读了几次,拿着书本读,在网上读。心里有很多感慨,知胡同者,陈晓维也,疼惜胡同者,也是陈晓维也。可他俩终究是“分开”了,也许因为写胡同写得太投入,我竟然忘记了陈晓维也是好书之徒,圈中有点名气的藏书家。只是我并不关心他的近况,胡同写《贩书日记》的时候,也有写过陈晓维,写和他去吃烤串,写他路过书局,特意来看看,然后又一起去吃吃喝喝了,仅此而已。
我以为这次出版新书,又是和贩书或者书贩有关。但《像钻石一样闪耀》书名沒一个字和“书”沾边。人家在直播间说了,这是一本小说。小说我就兴趣不大了,可接着又听说还是和书贩子有关,甚至有胡同的影子,我又心动了,直播间里还就我的网名互动了一下,问是“劳尔.卡斯特罗”还是“劳尔冈萨雷斯”?何况还有作者亲笔签名等机缘,果断的买!
没几天,又见群友兴奋晒图说把胡同也写进来了。我的书也收到了,可我还沒看呢,赶紧的看了吧,反正天天都在看书。这一看,真的没收得住,一口气看完。那天看直播分心了,不知道“像钻石一样闪耀”指的是什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故事并不是这么铺排的。男主角暗恋厉小卷,又和骆迪纠缠不清,终究还是徘徊在爱情之外。还因为骆迪而挨了一顿不明不白的暴揍。结尾是这样的:路边是家五星级酒店,临衔的落地橱窗高高低低陈设着各类高档茶叶,灯光开得雪亮。越过女孩,我看见玻璃的反光里自己那副鬼样子,摇摇晃晃的。
钻石在哪里?只有高档茶叶而已。当然这是开玩笑,读这部小说读得很开心。我甚少研究小说的书名,书名越简单越好,免得影响我读书的心情。毕竟是好书之徒,潘家园的夜市搬到了小说里。“这时候,如果从卫星视角俯瞰,你会发现几个大书贩的摊位形成了若干岛屿般的轴心。淘书人像蜜蜂奔向花蕊一样急急忙忙冲过去。”“买了假的东西不叫受骗上当,叫打眼,是活该。”“别人拿在手里的东西,你是不能问价的。”“如果你看上的那件东西卖家很干脆地说“不卖!”他真正的意思是别瞎翻,你肯定买不起。”字里行间,画面感強烈。
“王总从椅子上一站起来,头差点顶到天花板。”“刘旭说他一顿能吃两斤三鲜馅的饺子,吃完还遗憾地拍拍肚子说吃了个半饱。”陈晓维很会讲故事。赵胜“空手套白狼”,赚了九十万,但又能屈能伸,信奉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写“我”上门收书,搬完最后一个纸箱,在门口准备和朱老师说再见,“见”字还没出口,“砰!”门已经重重关上了。“我”回去后,把杂志逐一倒过来抖抖,结果抖出了朱老爷子的一段出轨之恋。段子一个接一个,但并不环环都相扣,单独看,也是能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冷幽默无处不在。书贩子彻夜攻读《审讯心理学》只为卖书买书讨价还价之间,占个心理优势。进伪大师的付费炒股群,一众粉丝被割韭菜的场面也写得活灵活现。第165页,给布衣书局来了个植入广告,男主角陪富阳人去书局,老板胡同不在。富阳人挑了几本线装书要结账,女客服打电话请示。胡同很干脆地说不卖,是否对应了前文的“你肯定买不起”我不好猜测,但陈晓维是真的把胡同记在心里了,我已经在数本书上读到写胡同的文字,被放到小说里“演”自己,应该是头一回吧?
擅长用文字讲故事的人,写小说不难,文字有趣,能逗笑读者,自然能受欢迎. 但是我看着“像钻石一样闪耀”这行字就忍不住走神,男主角情场失意,闪耀什么?还不如取个实在的名字,比如《书市风云》在书店里排开,绝对抢眼球。只要上得了畅销榜,必然有好戏在后头。
因为, 写小说也是会上瘾的。读小说的,更易沉迷。我这一边读一边笑一边涂涂划划,忘记了这是签名本呢,真的是没有藏书家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