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只怕未必。薛宝钗?或许大多读者更不同意。其实另有其人。先看这二人:
一,燕瘦环肥,各美其美
黛钗当然都是美人尖子。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一句话,黛玉娇美柔弱、聪慧多情。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这个“不及”,主要不是容貌不及。黛钗是两种类型的美,一娇弱之美,一丰腴之美。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可见,林黛玉打小就身体虚弱。
薛宝钗则是个丰美的形象。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可谓燕瘦环肥,各美其美。
为人处世,黛钗也风格迥异。
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黛玉则相对孤高,这是大多数人的感受。黛玉原本就出身高贵,诗书仕宦之家;又幼年失恃,托庇舅家,难免敏感,顾影自怜。而薛宝钗出身商贾之家,即便是皇商,毕竟比不得真正的金娇玉贵;父亲虽不在了,还有母亲、哥哥庇护;又大上两三岁,自然要懂事一点。
但二者的内心,却都是极度焦灼的。黛玉一往情深,自不必说;宝钗看似淡然,其实心思炽烈,想一想,长年吃冷香丸,为什么?
二,选择就是遗憾,除非兼美
在黛钗之间,贾宝玉有所偏向,更有深深的遗憾。
宝玉偏向黛玉,撇去木石前盟不谈,一是因为精神呼应,如合一契;二是自幼“一处坐卧”,情投意合。如果二选一,宝玉最后选择的自然是黛玉。但是,是否就甘心呢?不甘心。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宝玉要看宝钗腕上戴的红麝串子,
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这里透露几个信息:一者宝玉与黛玉有肌肤之亲,关系更为亲密;二者,宝玉对宝钗“肌肤丰泽”之美,非常艳羡,不能摸一摸,很遗憾。
要了此遗憾,除非合二为一。而《红楼梦》里,有没有这样兼有黛钗之美的人呢?有。
第五回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警幻)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警幻又道:“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
兼美,当是兼有黛钗之美的人。可卿,许多人认为是秦可卿。她是警幻仙子之妹,出现在宝玉的梦中,目的是警醒宝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
如此,秦可卿当是贾宝玉这个青春期男孩白日梦里的幻象了。这个幻想出来的形象,也就该是贾宝玉心中真正的女神。
通过这个幻想,弥补了宝玉心中黛钗不能兼美的遗憾。
书中又道: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
鉴于此,有论者甚至认为,与宝玉初试之人,不是与袭人,而是与秦可卿。这是瞎猜。那个与宝玉同领警幻所授之事的,不是现实中的人物,而是宝玉幻想的对象。
三,宝玉如何会有此幻象?
宝玉的幻想,为什么寄托在秦可卿身上?为什么不是身边更加熟悉、亲近的其他女孩?为什么不是黛、钗,或那群莺声燕语的小丫鬟们中的某一位?
因为她们,仅仅是女孩。远未成熟,幼稚之气未脱,女性色彩不显明。对情窦初开的男孩来说,比自己打上一定距离的成年女性,最具吸引力,她们的形象、气质才具有真正的异性特征。同龄女孩,性别色彩相对模糊;而且相互关系,更多的还是孩童式的嬉闹追逐,而缺少性的吸引。
一般而言,女性生理、心理的发育都要早于男性,所以,青春期女孩往往瞧不上那帮同龄的毛头,嫌他们不成熟。同样的,男孩也同样对同龄女孩缺少兴趣。成年女性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异性,更具有异性的神秘色彩,更有吸引力。
秦氏“生的袅娜纤巧”,成年,已婚但时间并不算长(时间一长就成鱼眼珠了),对宝玉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所以王熙凤每次去宁国府,宝玉都要跟着,这一次午睡,也坚持要睡在秦氏房里,就是出于这么个心理。
当然,这种幻想是一个阶段性的心理现象。一般随着成长,当男孩长到他所幻想的女性形象的年纪,他的白日梦对象不会随着长大。那个长大的男孩的注意力,最终还是投向与他同龄的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