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聂建军
上山去家族的坟地 有两条路,一是村庄后坡,全靠两腿爬行 比较陡峭难行, 另外一条路可驾车行至山脚,趟水过河,然后爬坡上行就到了,其实就路程来说相差无几,行进难易度也不相上下,好走不好走,费时不费时,只是每个人感觉不同罢了,但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对上坟的人来说,那就是他们心目中朝圣的路,山上是前世,山下是今生,毕竟每个人都必经这段路,最后归宿在这里,
先祖在清代中期,出了不少人才,一些地方文献也印证着这些说法,寺庙碑文也能探寻到一些他们生前的信息,但最终他们也都在这里长眠,给后人留下一座座石碑供后人凭吊,不少人说聂家的坟地风水好,好在 两山夹峙 腹地平坦 下有流水潺潺环绕而过, 放眼正对高山云雾翠木青青,确实是福地,
清明 年终岁末 ,故乡的人都要去上坟,三五成群 不约而同。上坟的路太难走了,不是走,简直就是爬行,每几步必气喘吁吁,不好走,为啥不修一下,年纪大的人说,去坟里的路能修吗?说有个村子去坟里的路太难走,然后有人提议就把路修了一下,结果路是好走了,但村里那年一下死了很多人,
登至山顶时,上坟的人们聚在一起歇息一下,响几个炮,烘托一下氛围,喝点水 缓一缓 。这个位置 山下是活着的人居住的村庄,山上这边是每一位过世了人的坟墓,人们看似平静坦然的说着那个地方添了个新坟,谁谁谁也没回来给他爹上坟,但实际不少年纪大的人,都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复杂心情,有的老人故乡回一次少一次,对村里的一草一木相当依恋,那怕是在村里街上的石头上坐坐,也会倍感亲切,谁又能忘记儿时和先辈们生活过的这片土地?
坟地到了各寻各家亲属坟墓,摆出水果,糕点等祭品,烧纸磕头,然后给逝者点根烟或倒杯酒,放置坟头。边清理杂草修整坟墓,边和坟墓里的先祖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说家里活着的人的情况,才去世的新坟地旁,亲人们不免睹物思人,失声痛哭,有些坟墓倒塌的难以分辨,也没个人修整,人们也会烧张纸祭典一番,反正来了见者有份,不过有时候也有忍俊不禁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有一年我还小,和几个叔叔去坟里,到了一个坟头,叔叔们跪下磕头,口里念念有词说爷爷奶奶,快来取钱,给你们烧纸钱啦,我也学着他们一本正经地跪着作揖说,爷爷奶奶快来取钱啦…… 叔叔他们大笑,这个娃娃,你爷爷奶奶还活着呢,取个啥钱,这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又不是你的。你爷爷奶奶不是还在家活的好好的吗?
还有一位兄弟,给他爷爷奶奶上坟烧纸,不小心引火烧身,差点把眉毛都烧没了,气的一顿骂,这两个灰鬼,好心好意费时费力来看你们给你们烧钱,你们还想把我也烧了…
坟地里的墓很多,大人们烧纸上香完毕,就会带着后辈,依次介绍一番,墓主是谁,他的生平,然后不论亲疏,都烧张纸,显然大家都希望宗亲观念有个延续,不至于那么多坟是谁家的也搞不清,或找不见上错坟 ,但我辈当时大多无法理解长辈们的良苦用心,
祭祀完毕下山了,渐行渐远 坟墓逐渐消失在视线中,转身又是一个世界,尘归尘土归土,日复一日,生活总要继续,人的生命中,亲人们一个一个从生命中来到,又从生命中离开。他们都是真真实实存在过。但有关他们的痕迹却越来越少,只有那一个个坟头可以证明。我们的记忆可以证明。他们也曾来过这个世界,上坟的时候,看着碑文上的名字,想起那些永远离开我们的亲人在一起的时光。那一刻能够沉浸在记忆中,似乎我们之间还有联系。还有血脉的延续这或许就是上坟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