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宁浩用2万元拍出了自己毕业后的导演处女作《香火》。
这时,离让他大红大紫的《疯狂的石头》还有3年。
这部用普通DV就拍出来的戏,和宁浩后来惯用的喜剧手法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出自同一个导演,乍一看倒更像是“贾樟柯作品”。
但骨子里的东西是改不了的,看似纪录片风格,也没用任何喜剧手法,却更让人感慨,生活很多时候本就是一台最具讽刺意味的喜剧。
山西省怀仁县一个小村,一个年轻而落魄的和尚独自守着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庙。
过年前几天,和尚鞋子破得厉害,便将木棍下用来支撑佛像的布取来缝鞋,鞋补好了,佛像却倒了。
正月十五在即,这位和尚指望着能收上一些香火钱用作来年的生活开支。为了修葺佛像,他骑着一部借来的、和他同样落魄(一天能修二十回)的自行车,开始了漫长的筹钱过程。
首先他想到的是向政府要钱。
在办公室打牌的宗教科科长和忙着排练文艺节目的文物科科长都拒绝了他,前者还给他出主意要不还俗、要不投奔大师兄。
和尚只得回头向大师兄求助,大师兄劝他放弃小庙,到自己这间大庙入伙,和尚拒绝了。
无奈之下,和尚在小城中挨家上门化缘,辛苦了一整天,虽然只化到了1300元钱,还不到修佛像费用的一半,但总算看到了希望。
谁知,派出所民警却在大街上抓住了他,并没收了其非法化缘的所有收入。
在派出所,和尚和几个发廊的失足女被关在一间屋,一同被强迫观看DVD,接受《生殖器疱疹》以及《黄赌毒的危害》再教育。想不到,几个失足女竟然主动提出做善事替和尚筹款塑像,和尚连称不合适。
从派出所放出来的和尚被街头一人拉住,让他佯装给自己和女友算命并得出八字相合的结论,然后给了他100元钱。
受到启发,和尚在书摊买了本命理运程的书,在路边摆起一块 “佛眼看世界”的纸招牌,学着给人算命。
辛苦一天的收入,收摊时又被几个小流氓抢了,人被打得鼻青脸肿,自行车也被踹坏了。
在广场露宿了一晚的和尚,第二天扛着自行车在积雪的公路上艰难地往回走。
途中,遇上一个信佛的人,请和尚为自己邻居家妻子治瘫。
在病人家,和尚胡诳了几句风水行话,拿出自己在街边花12元钱买的小佛像,谎称五台山大师开过光,可让其妻久瘫得愈,最终佛像卖了3000元,总算筹够了塑像的费用。
这一天,和尚踌躇满志地正准备为刚塑好的佛像主持开光仪式,却不料,县里来人,说小庙正在计划中的“致富路”路基上,很快就要拆掉。
墙上一个大大的“拆”字,喇叭中不断重复着“阿弥陀佛”,而自己何去何从,和尚心里一片茫然。
这部电影,虽和后来的宁浩作品看似风格迥异,但无数出人意料的峰回路转和让人哭笑不得的剧情推进,也隐隐能看到今天的宁浩对黑色幽默的驾轻就熟。
和尚向政府求助时,口中一直嗫嚅着“和尚不能没有庙,庙不能没有佛像”,但其实他心中在意的却不是佛像本身,而只是有了佛像才会有的香火钱;
宗教科科长一边搪塞他没钱修庙,一边却对送礼上门的教会中人允诺年后就开始修教堂;
该出钱修庙的部门不管事,反倒失足女愿慷慨解囊;
面对大师兄的邀请,和尚的回绝,并不是因为对小庙有什么感情,而是他喜欢上了村小那位女教师,即使不愿还俗,但也不舍得离开;
辛苦奔波的化缘,收入却被没收;
随意诳人几句,却能得来不菲收入……
一条简单的线索,却引出各种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与反转,并看似不经意地对各种社会现象做了巧妙的批判,这就是宁浩的高明之处。
就这样,一个被生活逼迫得快没饭吃的和尚,在现实中屡屡碰壁后,从木讷老实只认死理,到渐渐学会了投机取巧甚至坑蒙拐骗。
尽管这欺骗多少是有些被动的,骗来的钱也只是为了完成修好佛像来年有饭吃这么朴素的执念。但无论小庙拆与不拆,和尚心中的香火却已经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