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宅家之后的颓靡,往往被偶然的出行所治愈。并不是个热衷于呆在人群里的人,从小到大好像是独来独往居多,朋友也没有多少,算来算去身边交往的也只有那几个。好像很长时间都很难去开展一段新的关系,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虽少却弥足珍贵。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出行去一些地方,好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走走停停,已经是很久的状态了。虽然常常一个人四处溜达,但有时候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溜达,譬如菜市场,大概是我去过最多次的地方。在这里,我喜欢在小角落里观察着行人,尤其是在早上。早上是这里最繁华的时候,新鲜的菜琳琅满目,整整齐齐。随着人流逐渐增多,这里也逐渐变得嘈杂,吆喝声砍价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要是有人问哪里是最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我一定毫不犹豫的说:菜市场。毕竟人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早饭从这里开始,晚饭又从这里结束。在这里也可以见识到人间百态,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做着简单的工作,维持家庭的生计,平实而又重复的度过每一天。不开心的时候去菜市场看看吧,不用买菜,去感受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去感受生活的温度;去感受世间最朴实平淡的生活。
很久以前,住在小镇子上。小镇子不大,房屋稀疏,几乎没有高楼,最高的楼也不过是五层楼的小房子,人群也不密集。即使是在周末,也很难在街道看到许多的人。大概是因为地势的缘故,小镇是沿着河道的一旁修建的,四周都是高山,几乎没有没有平地。所以小镇的街道只有一条,而菜市场就在河道边。与其说是菜市场,不如说它更像是个临时搭建的人群集中地,没有什么规范的摆放,大家自由的找到一个地方摆放自己要买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混乱,但却也能分出来哪些是要买的人哪些是要卖的人。小镇不大的好处就是买东西卖的东西的基本上都是熟人,买东西时还能打个招呼唠上几句,关系好的还能附赠其他的菜,当然这要关系十分好才行。不像在城市里,买菜就是买菜,买完即走也不会停留,更不用说是唠上一段了。因着这里最热闹的缘故,就连小孩子们也喜欢在里面穿梭过去穿梭过,确实因为地方非常的小。小镇的最热闹的时候和最热闹的地方都集中在这里。不过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靠近河岸边会有较大的泥沙,尤其是在夏季时,行走的人群会带起泥尘,自己买的菜难免要多洗几遍了呀。不过还有最好的好处,那就是所有的菜皆是应季,卖菜的人也是种菜的人,真正意义上的自产自销。那个时候如果不是要上学,我肯定也是在那里面穿行的那一波小孩子。这儿瞅瞅这儿看看,跑到菜市场,跑到河堤,四处撒欢。
随着小镇的重建,菜市场也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规范的房屋,规范的摊铺,曾经买菜的大爷大妈也已经老去,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了。曾经的泥沙地被一栋又一栋的楼房覆盖,再也看不见往日的痕迹。而曾经熟悉的人也流散四地,有人离开从来没有回来过,有人回来了又离开了,有人一直呆在这个小镇里……我也只是小镇的过客,在这里短暂的度过了我的一段时光,对小镇留存的印象也只有在菜市场里了。小镇是县城的必经之路,也是回老家时的必经之路,来来往往许多次却也没有驻足脚步去了解现在的小镇,我与小镇的缘分也仅存于回忆之中了。
小镇承载了几代人的喜怒哀乐,未来也将经历后来人的喜怒哀乐。菜市场在变,小镇在变,我们也在变,就连曾经从未干涸的河道也在变干涸了。行走于世,大概最不缺的就是变化了吧。
夏说,我们老了的时候去找个小镇子吧,有自己的一座小屋,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栽几棵果树,搭一座竹棚,就做点简单的营生,然后我们就这样老去…….我无比期待这样的生活。最好我们离菜市不要太远,我怕我们老了体力不行,走不动这样远的路,拧不动我两吃的菜。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转换下身份,我们做个种菜人也很好,偶尔买买菜,偶尔卖卖菜,好像余生也就这么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