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第几次读三毛的书,伴随年龄和生命阶段的不同,每次的感受多不一样。
一直很痛惜,荷西那么走了,陈姐姐多少个日日夜夜难眠,留下这些文字。可是,你为什么不再坚持十年呢?说好的父母在不远游呢?说话的牵挂呢?你那么柔、那么美、那么甜,怎么忍心让他们伤心、失望?
陈姐姐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真实有趣充满信任,大方外有点傲娇任性不喜应酬,只愿意和有趣的自己和有趣的朋友一起。她拥有很多朋友,却也不免有点吝啬,吝啬戴上面具对人,凡事都依照本心,绝不肯有一点点虚与委蛇,得罪人这种事根本不会出现在她的字典里,朋友就是互相理解的。只可恨在朋友外对家人却略有点残忍,虽然从加纳利彻底了断回来陪伴父母。
属于荷西的三毛,属于华人的三毛,属于家人的三毛,却还是最自私的把三毛留给了荷西和陈姐姐。其实陈姐姐是不喜欢被三毛标签的,多少次被认识和签名,她的作品里都有一种打扰的描述。所以万一以后碰到喜欢的作家,我是不是应该更淡然的招呼,至少要礼貌的征询对方的同意吧?
很羡慕她那洒脱、金钱如粪土、率真淳朴、朋友遍天下的性格,自然,有了这些特质也难免在某些方面有怪癖或者孤僻,不然,一个人的时间如何够用来应付全世界的好友和值得信任的书友们。怎么还可能是我们最爱的,一个人独自享受黑夜的陈姐姐。
失去荷西最伤心,宛如行尸的时候是父母陪伴守候她回到台北,忘不掉的父母情爱是她永世的苦难和乡愁。只是不陪父母出游,就有深重的罪恶感,家庭的包袱真的在每个人心里都很沉重。其实陈姐姐和荷西也未必就没有冲突,只是坚硬的性子里也有一些柔软的让人怜惜,再加上她把世上所有的美好幻想都加诸荷西身上,也幸亏他们是出身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然我不知道如果荷西是普通华人工人里的一员是否能背负、承受的住陈姐姐这份得天独厚的爱,这份最唯美、最梦幻、最千年难得一求的美丽爱情。荷西是不是真的能读懂陈姐姐每一分秒、那无限的梦幻挚爱,如果能,他应该再不做他想,也会日益不堪重负吧?或者他只是做了陈姐姐希望守候的一个底线之上的爱人,并没有满足她的全部幻想,她爱的太唯美,太过乌托邦,曲高和寡。
我们很残忍的享受着陈姐姐带给人间的真挚感情,如果没有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系列后续,也许撒哈拉沙漠是一幕幕美丽的记忆和幸福的分享,却不会因为悲剧的后记而成为百年、千年都难以奢望的爱情。仿若为了满足我们所有人的偷窥欲,才有了次美荷西的离去,留下最美的陈姐姐。在悲伤满溢的梦里,叙说着上百好友的轶事却不愿有几句恶语,因为她的世界充斥爱,所以过分善良,不愿意多伤害别人一点点。
“我总是在想荷西,总是又在心里自言自语: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地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
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已经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
留下来的未必都是强者,可是这永别的苦杯,怎么可以留给别人来喝?”
陈姐姐你怎么能食言,你是那最美的不死鸟,怎么能食言?
留下我们多少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