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女性的语言暴力有时是直接的、冒犯的,有时则是间接的、温柔的,还时常打着“这些都是为你好”的旗号。
*“当女性表现出果敢、坚毅的上进心时,往往会被警告“你得给男人留点面子”。”
女性需要对此保持警惕,因为
*“这一类的说法从潜意识层面向女性植入了一种“不能比男人强,不然关系就会失衡”的恐惧。”
此外,广义上的语言不仅仅是唇齿间的“话语”,更是印刻在文化中思维的模式,它融入了行动和日常生活:
儿童时期:
*“人们可能会对男宝宝说“哇,你好有力气,要做个拳击手吗”,对女宝宝说“啊小公主,你在跳舞呀”。”
成长过程中:
*“我们看惯了外婆在厨房忙碌,看惯了妈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务,这些言传身教让我们看到女性的“位置”在哪里、“角色”是什么。”
工作时期:
*“娇嫩的衣着会显得不够专业;性感的衣着显得不够端庄;我们不敢选择太艳丽的衣着,担心同事背后指指点点;我们也不敢穿一身黑西装,害怕被人叫“男人婆”。”
在《不被定义的女性》中,马晓韵不仅对女性所遭受的“言语温柔刀”做出了精妙的总结,而且给出了几点可能解决方式:
[自我倾听]
*“你必须真实地感受自我,听一听自己的声音,那些从你出生起就一直存在的、独特的、有趣的声音。”
[展现愤怒]
*“男性会因为愤怒显得更有雄性气质,女性则因为愤怒被扣印象分。”
“不允许女性愤怒的真正原因,不是愤怒的女性有破坏力(谁愤怒时没有破坏力呢),而是因为愤怒可以帮助一个女性认真地对待自己,也期待他人的认真对待。”
“女性适当表达愤怒,可以让社会环境向更加尊重女性的方向发展。”
[表达欲望]
*“女性是否可以安全地、放心地追逐自己的欲望,取决于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是否能让女性相信自己是好的、值得的。”
*“清楚自己的欲望,理直气壮地讲出来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你就是很好,你真的值得。”
以上句子均来自《不被定义的女性》,作者马晓韵不仅洞悉了针对女性的语言暴力的多重形式,还解释了这些形式背后所的运行的权力机制,更重要的是,她从心理咨询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对抗和改变得方法。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抵御“温柔的暴力”,发展出自身内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