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小凡丫丫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营|第30天
2016年4月11日,我从广州南站出发,坐了4个多小时的高铁到达都匀东站,在出口被黑车盯上,就一路在环山路上摇啊摇地,摇了两三个小时后来到了天眼所在的贵州平塘县汽车站。在客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客车,然后再次在环山路上摇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所在的镇上。
一天的奔波,给我的直觉是自己来到了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贫困山区,可以体验一把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但是,到了镇上发现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镇上的生活氛围比我们那边要热闹得多,街道也比较宽,店铺也多,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尤其是在村里住下来以后,发现村里沿路都是外墙装得很漂亮的楼房,还又大又宽的。最不可思议的是,当地的牲畜都是跟人一样住楼房的,不管猪圈还是马厩,都在楼房旁边的小别间住着,给人感觉好奢侈。
为此,我常常跟同事说,这边的农村生活比我们那边的富裕得多,我们那边虽然有楼房,但是很多都是毛坯就直接住进去了,哪有这边的光鲜亮丽。
时间久了以后,我又发现事实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的。村里楼房虽多,表面也漂亮,但是里面其实跟土房差不多,都是灶头柴火,而且像样一点的家私都没有。
我以为这只是不知道讲究,有钱不会享受,后来才听说,少数民族盖房都有国家补助,所以房子也才会那么好看国家只是补助,也不是全给,所以他们的生活应该还是比较可以的。
今年,村里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路上的灯就自动亮了,那时候更加觉得村民的生活真的很不错。这种待遇,在我们珠三角地区都不一定能享受得到。
就这样,我始终觉得村里人的生活是很不错的,也许不到小康,但是基本生活条件还是挺高的。平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看着路边的房子越建越多,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
最近,上山采野菊花,发现一处荒芜的山坡下,有一所闲置的残旧老木屋,很是喜欢,想去拍拍,也好在离开之前留下点回忆。于是,背起相机就出发了。
一个人站在田间地头,远远地拍了几张,如画般的美。然后就不断走进不断拍,当到达屋前的时候,敬畏之前油然而生。
一间褪去光线、退出历史舞台,并将逐渐消失的房子,默默地坐落在村庄的后头,看着眼前一间间楼房拔地而起,它如果有思想,该作何感想。曾经,它也是村民奋斗几十年建起来的,那一块块石头是经过了多少个人的手才慢慢垒起来变成地基的?那一级级石阶又曾经在多少个夜晚陪伴主人遥望星空、畅想未来?如今,它却要面临被遗忘被取代的命运。
其实,只要修一修,它也可以变成新房,甚至可以变成当代人所奢望的别墅,一个带地下室的别墅,后有靠山,前有院子,只是门前没有可让车走的水泥路,交通不便。总之,太多的现代化需求它无法满足,所以没有人想过为它换新装。
带着这种伤感的情绪,我越过了一栋栋楼房,往村庄的后面走,越走越发现过去的自己是有多无知,完全被路边的表面风光蒙蔽了眼睛。
村庄靠山的那一面全是老木屋,有的还很结实,有的却已经摇摇欲坠了。我以为这些老房子应该都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意外地发现,残旧的破屋里不时传出说话声。远远地,我还看见一间黑乎乎的老木屋的走廊上搭着颜色鲜艳的衣服。
经过一户人家的门前,我看到灶台旁边站着一位正在剥葱的老太太,屋里漆黑一片,如果不是那棵葱,我想我不会看到她。
我的注视,引起了老太太的注意,她走出门来招呼我进屋坐。我客气地跟她说,不坐了,但是她听不懂我的话,我就探头往里看了看,里面的环境比我想象的还要难以想象。
门口处放满了装猪食的桶,旁边有个巷子过去,右边就是矮一层的类似猪圈的空间,里面铺满稻草,可是没有牲畜在里面,估计是放养的鸡晚归的窝;左边就是客厅,一片漆黑,没看到什么家具。
那时候,我才了解村里人的生活水平原来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好,我看到的都是“表面的灯光”,最真实的一面隐藏在深处。
后来连着三天,我都会到村里面走走,因为有需要照相的人,有时候是拿相片给他们,有时候是过去给他们照相。
经过多次的走访,我发现村里好多人还是住在失修多年的残旧老木屋里,住楼房的只是不多的一部分,而那一部分几乎都在马路边,所以给了我这个外来人错觉。
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快两年了,才了解到这一点,我很愧疚。尤其是,跟村民这几天的接触,我感觉到了更真实的热情、朴实、亲切、平和……这种纯真的流露,跟城里的客套、人情、伪善相比,弥足珍贵。
遗憾的是,我快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再珍贵我也将要失去了。如果我早点了解这一切,我想我会更多地购买当地的土产品,为他们创造多一点收入。
比如,我最爱的蔬菜,我一直苦于“吃不惯食堂,又自己买菜又不方便”,如果我早点跟村里人熟悉起来,我就会想到从村民家订购蔬菜,包月提供;我要买鸡鸭,也不用到镇上,直接买村里的放养鸡鸭,即利民又能保证质量;我还可以订购土鸡蛋,让在家养鸡鸭的老人家不出门就有收入……
以后,我会加倍警惕,不要让表面的风光蒙蔽了双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真正地走进内里去了解就不能轻易下结论,要擦亮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真相,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