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凯歌~
我们在新媒体时代,经常听到“情绪价值”这个词。情绪价值是个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就是某个商品或服务或人,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意义的价值不知道,但一定会让自己的内心感到愉悦、平静等。
可能有的朋友就不屑一顾了:“哼,这不就是妥妥的智商税嘛!谁买谁坑!”
老实说,放在以前,我也是这样想。一个东西不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那它就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上!就不应该付费!
但是,从去年失业,决定做自由职业后,随着阅读和写作的增加,我越来越发现了情绪价值它的重要性了。
有时候,卡住我们的思维,给我们的日常添堵的,往往并不是生产资料、生产力这些方面的问题,而恰恰是这些情绪问题!
拿写作来说,我们需要不断的输出,倒逼自己去输入。但我经常发现,我有时候并不知道想写什么。这种时候,你认为是我知识量不足?还是思考不够?还是不会写PPT或者是思维导图?
但凡你看看我拥有的证书和读书笔记就知道,这些我其实都够了。
我真正缺乏的灵感,其实是这些实用类技能所不能提供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法论,更没有标准的答案。
就拿我前几天被简书收录进专题的一篇文章《你的微信好友,大多都可以删掉了》来说,这篇文章只有不过1300来字,一篇半的高考作文的篇幅。但为什么能收到别人的认可?老实说,我一个直男,根本不懂情感、心理层面的东西。不过我认为应该是生活中的现实给我带来了启发,而生活是最贴近人的情感需求的。
在这里说说我家的人际关系情况来辅助理解吧。
我是个独生子,父亲在金融机构工作(体制内),母亲自己进过厂、开过店。我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社恐I人。
在金融这种行业,职场环境离不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又需要各种人脉关系的加持,我爸在这行业混了30余年,早已深谙这个行业的精髓。但是,他最终也只是个小主任。他的认知,基本上就局限在这样的环境中:酒文化、劝年轻人无脑吃苦、要忍让、受到别人伤害有委屈受着、领导说的就是一切……
而我妈则相反,她同样是接触过很多人,但这些人遍布各个领域。有年轻宝妈、有中年妇女、还有学校老师,当然,接触最多的还是小孩(我妈开店做了14年的儿童摄影)。和这样的人群打交道,需要的个人素养,明显和我爸不是一路的。因此,在价值观上,她和我爸是相冲突的。也因此,他们没少吵过架,甚至还要闹离婚(虽然很多时候是我爸提出的气话)
父母价值观的冲突,给子女的教育其实是会带来不小的影响的。对于早些年认知心理还没那么成熟的我来说,我就像是一颗墙头草,有时觉得我爸说的是真理,我妈在胡闹;有时觉得我妈说的才是真理,我爸在扯淡……
但后来大学毕业,进入了银行,经历了银行的毒打,我的价值观偏向了我妈。银行的基层网点,面向底层的群众。这些群众,大多是没有什么文化素养的。在银行上过班的朋友应该知道,基层网点的工作是真的一地鸡毛。因为银行的很多业务需要严格的风控,所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用户开卡需要严格的入职证明、居住证明等,少一点都没法办……
涉及到遗产继承,要让客户跑很多个部门开证明(比如让医院开死亡证明)……
一涉及到大额取款,都得问清楚客户资金用途(因为有可能涉及到电信诈骗),但客户们不愿透露……
虽然在其位谋其政,遇到这样的业务,我们必须得问,但说实话,如果我是客户,被银行工作人员这么问,我也会很嫌弃。
实际上,能共情这些客户,或者能说服客户,让他们理解,其实就是一种提供情绪价值的体现。
能让他们认识到背后的风险,提高他们的认知,降低被电诈分子诈骗的概率,这何尝不是一种价值?难道只有事事都一昧满足,到事后再给客户擦屁股才叫高质量服务?
当然,这种价值,是总行那些整天坐办公室指点江山的领导们体会不到的。
可以说,情绪价值,就是需要在与人的交互中去挖掘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这是实用价值所不能实现的一点。大部分所谓的实用价值,基本上都是就事论事,解决的都是“点”问题,治得了一时,治不了一世,无法给人带来持续的改变。
可能有人会说,银行这工作没啥价值,就是跟客户磨嘴皮子。但实际上,这份工作,除了让我见到银行中高层的恶毒嘴脸之外,基层也有很多的人情冷暖值得我们去好好回味。这些经历,有时候给自己带来一些心态上的变化,为什么不能说是一种价值呢?难道必须全得功利化“赚了多少钱”“学到什么知识”“获得什么资源”这样的才叫价值吗?
很显然,并不是。有时候,一个他人的故事,照样可以给自己带来收获。这个收获可以是心态,也可以是认知。当然,通过故事,结交这个人,拓展自己的高价值人脉,也一样是收获。
前几天刘润老师在【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中,又分享了很多的话题。但我事后在一些微信公众号和小红书中,看到一些人在批判他“光讲空话”“全是放屁”,我其实也很无语。确实,刘润老师并不是完美的,他的很多理论也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不过,他的故事哪怕有一点能触动人心的地方,我认为都是有价值的。但对那些人来说,放大它们,揪着不放,抹黑润总。讽刺的是,看这些人的公众号主页,才知道他们自己也只是个做商业咨询的。
我想问这些人,你们的眼里只有实用价值吗?老生常谈的话题,就一定是废话吗?难道就不可以是值得反复回味的吗?你学习的知识就不需要复习吗?难道你就不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吗?如果你只关心功利化的价值,那你直接搜B站上的很多免费的教程,自己闭门造车吧。
靠抹黑比自己优秀的人来凸显自己,注定走不长。
那天我听了润总的演讲,又重拾了信心。对我来说,这就够了。演讲的目的不需要多么功利,能给人带来力量,就是一场优秀的演讲。这种力量,就是情绪价值的力量。关于情绪价值的教育,我认为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中十分欠缺的一个模块。
太多人的认知就是“情绪力量=智商税=割韭菜”,整个大脑被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所支配。而且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批判别人的同时忽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有的人,原生家庭条件不好,从小就没有吸收足够的情绪价值,导致长大后就比较偏悲观主义。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过虐待、缺爱的人,以及经历过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非独生子来说,自己身边没有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容易带来心理问题,甚至抑郁、产生自杀的念头。但如果有人能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比如有相同的爱好,或者相同的价值观的社群或组织,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巴不得拿钱来换。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社群或组织,很可能就是在拯救自己。
纵观那些挣到大钱的大佬们,没有一个不是会提供情绪价值的。情绪价值之所以高价,是因为它不是任何人都能提供的。纵观整个社会,大多数人在被社会、职场、金钱观毒打之后,对社会有一种面如死灰的“丧”,缺乏正能量。有的人,看到别人积极向上,心里不屑一顾,嘲讽别人“假”,觉得应该都和自己一样,负能量满满才对。一个没有正能量的人,如何指望他能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呢?一个不愿接受情绪价值的人,如何能看到世间的诸多美好呢?
最后再说一句吧。虽然我是个实用派,但我很庆幸我认识到了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对于我来说,它和实用价值一样重要。没有它,我不可能坚持去做自己想努力的事业。我会感谢它的!
有感而发,一口气写了2800多字的“废话”(当然,我相信一定有人不会觉得它是废话)。
夜深了,各位晚安,祝各位明天又是情绪价值满满的一天~
PS:推荐阅读书籍
《认知觉醒》《认知驱动》(周岭 著)
《一年顶十年》《明智创富指南》(剽悍一只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