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就是知善知恶。
阳明先生四句教中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知善知恶是致良知的第二重功夫。
心学的学习,致良知的修行,都要在知善知恶方面狠下功夫,方能得到真正的精进。
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是从黑暗走向光明,是从野蛮走向文明,是在为善去恶中走向止于至善的境界。
而只有知善知恶,才能为善去恶。
“良知”的反面,是“没良知”,是“麻木”,是缺乏良知的意识,是不分对错、不分善恶。
没有良知意识,人生就会失去方向。
每个人都要面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每个事物都有这样那样的可能的选择。我们选择依据什么呢?如果我们有善恶的判断,并且选择善而不选择恶,那我们就已经进入了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的境界。
有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的意识,能够让我们多做正确选择,少犯错误。
良知是引领自己行走于茫茫黑夜的指路明灯,良知是支撑自己跨越险恶泥潭的神秘力量。
良知也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功夫!
善恶对错,涉及方方面面。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有时此情为善、有时彼景则为恶。
知善知恶有认识水平高低、经验多寡。甚至因个体局限、环境局限、时代局限,人有时会有以善为恶、以恶为善的情形。
为善去恶也有个体行为能力大小、自控能力大小的差异,甚至有知善而未为、知善而不为,或者知恶却仍继续为之的情形。
致良知的第二重境界,要求的是知善知恶。
知善知恶的意识,是人人可以拥有;为善去恶的习惯,也是人人可以形成。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的功夫,人人可习之!
拥有了良知意识,日复一日的提示自己知善知恶、为善去恶,那些以善为恶、以恶为善、知善而不为、知恶仍为之的情形,终将会越来越少。
拥有了良知意识,形成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的习惯,就已经进入致良知的第二重境界,就已经拥有了致良知的精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