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村里有个赵老汉,爱给小孩子讲故事。总能看见一群小孩子放学后围着他,求他讲故事。老汉也是没有结婚,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小孩子带来的热闹气,总能提起他的兴趣,只见他用一双枯木般的手,示意小朋友们安静下来。然后聚精会神又讲起了三位新娘的故事。
我就是听老汉的故事长大的,小时候见他手舞足蹈,声情并茂,我们全都沉浸在故事中,讲到故事高潮时,他的声音就会变得哽咽,泪水止不住在眼眶打转。
“今天故事先讲到这里,明天再来听故事。”
“故事还没讲完呢,最后第三位新娘怎么了?”我们起哄恳求他讲完故事。每次遇到哽咽,他就摆摆手,示意我们散去。无论我们如何起哄,如何闹,都没有办法让他把第三位新娘的故事讲出来。当他讲到其他故事时,我们看他心情好多了,就会追问第三位新娘故事结局是什么。他总是草草的敷衍道:这个故事没有结果。
上初中时,赵老汉悄无声息的死在了房间里。据说邻居好几天才发觉他去世了。有人说:这个冬天天气太冷了,冻死的。有人说:赵老汉是晚上脑於血死的。还有人说:赵老汉一辈子孤零零的,自己活腻了,一声不吭的走了。邻居们好几天没见赵老汉出门,也没起什么疑心。直到屋顶盘旋着乌鸦,和传出来的臭味。这才意识到出大事了。也是在赵老汉去世后,我从父母的口中得知了赵老汉的过去。
赵老汉弟兄四人。赵老汉排行第四。大哥赵伯礼,二哥赵仲义,三哥赵叔廉,赵老汉本名赵季耻。赵老汉祖上是秀才,可到了他那一代却成了实实在在的农民。赵老汉被人称为赵四小子。赵老汉父母早早去去世了。他是被大哥一手带大的。
赵老汉的父母是被他大嫂活活害死的。在赵老汉出生前。他的父母为三位哥哥结婚发了愁。按传统来是从大到小依次结婚。但那个年代人们是信鬼神的。
在赵老汉三位哥哥小时候,他的父母就找神棍算过一卦。
神棍听闻其家道中落,便装神弄鬼起来:“这是家里阴阳失调,阳气太重,家里四个男人,一个女人,现在不出事,迟早出事。三个男孩,结婚是也只是时间问题。你们家道中落,是因为之前阴盛阳衰,可一下次生下三位男孩,阳气压着地下的老祖宗难受啊,他们可不会给你们祈福。定会给你们使绊子。我这有个办法,能解决这个麻烦。先让二孩子结婚,悄无声息的结婚,不要大张旗鼓搞得热热闹闹。结婚时,记得去坟上烧点纸钱,问问老祖宗同不同意这桩婚事。要是婚后一年家里平安无事。就一举将大儿子和三儿子的婚事一并办了。家里不出事,那就再多生一个,多点香火,也算光宗耀祖了。记得天机不可泄露,等水到渠成,再讲出来。”
就是在神棍忽悠下,二儿子十四岁就娶了隔壁村的一位王姓的姑娘。那一年老大十七岁。二儿子结婚的事情并没有声张,邻居们问的时候,总是以大儿子童养媳的身份搪塞过去。赵伯礼作为老大,在旁人口中得知弟媳成了自己童养媳。难以理解父母的做法,每次争吵时,父母总是那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就这样,王氏在赵家生活了一年,在邻居们的闲言碎语中,王氏也经常跟赵老二吵架。赵老二也架不住媳妇的气焰,大声辱骂道:“你这个贱人,要是觉得我不行,你就跟我大哥过日子去。”
赵家老大倒是有担当,度量大,主动去调节二弟家里事。
“老二,别吵了,父母这么做一定有他们的苦衷。咱家里都知道你俩的苦,有时我听到邻居闲言碎语,就像刀片一样,一刀一刀划着我的心头肉。父母年纪也很大了,你俩也都十好几的人了,成熟一点。等我结了婚,再好好给你俩举办一场婚礼。那时候,流言蜚语就不攻自破了。”赵伯礼语重心长的说着。可他想都想不到,他的一举一动就像迷药一样,把王氏迷住了。成熟,大度,有担当的男人。这是每一位女人所渴望的。
王氏每每听见邻居将她跟大哥联系到一起,她总感觉嘴里像是含着一块糖。看着大哥英俊的外貌,结实的肩膀,伟岸的背影。王氏有一个念头,就这从背后紧紧抱住大哥,成为大哥的女人。
二儿子一家子顺顺利利的生活了一年,按照之前神棍的说法,赵伯礼的父母开始张罗大儿子,三儿子的婚事。大儿子年龄已经十八岁了,那个年代十八岁还没有结婚算是晚的了,三儿子比二儿子小一岁,那一年也刚好十四岁。赵家三兄弟父母结婚时,也是十四五岁。那个动荡的年代,基本上是早早成家了。三位儿子没上过什么学,只会种地和干一些木工活。
赵伯礼准备结婚的事,传到了王氏的耳朵里。嘴里一万个支持大哥的婚事,也不跟老二吵架了,家内家外活干的更多了,手脚变得更勤快了。赵伯礼也深深感觉到弟媳成熟了不少。
可这些表面功夫的背后,王氏想生米煮成熟饭,彻底阻止大哥结婚,也跟老二这个窝囊废闹翻脸。从外人口中的童养媳变得名正言顺。王氏就在某个夜晚,偷偷摸摸溜进来赵伯礼的房间,那一晚赵伯礼像是做了一个很美妙的梦,之前正人君人的模样在欲望面前面目全非。整整十八年,自己找已是干柴烈火。
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次,听到半夜门发出吱呀吱呀声,赵伯礼就感觉浑身发烫。有时半夜还会幻听出门响声。白天两人又恢复弟媳和大哥的关系,赵伯礼有时,用一副鬼怪的笑容,看着王氏。做出开门的动作。
纸是包不住火。在某一天晚上,老二晚上睡不着,发现妻子不在身边。便起了疑心。回想这段时间来,大哥对自己态度变得更好,对自己弟媳变得十分冷淡。每次吵架时,大哥总是保持中立,当个老好人。可上一次吵架时,大哥站在兄弟一边,对王氏破口大骂。大哥的反常,让老二百思不得其解。晚上睡觉发现自己妻子不在,赵老二知道,出大事了。他偷偷溜到大哥房门外,听到屋内翻云覆雨的声响,赵老二多想冲进去,给他俩抓个现形。但他忍住了,一刻也不想在门口待着,返回自己房屋装睡了起来。
那个年代,赵家是个还算比较大院子,各屋子是独立的。也没有现在这边兄弟分家分居。一家子都生活在大院子里。这才给了王氏可乘之机。
“你跟大哥生活吧,我不怕别人说什么,反正外人眼里你是大哥的人。”赵老二这段时间思考了很久,终于提出这个请求。跟王氏说完又去给父母商量。父母可是一头雾水,小两口好好的生活怎么了。
“大哥,你跟王氏过吧,我求你了,你是大哥,本来就应该是你先结婚,我身为老二倒插一脚,我真不该。王氏喜欢的是你,她心里没我呀。”赵老二跟家里商量了一圈,王氏跟大哥偷情的事情他却只字不提。
次年,赵家三兄弟的父亲因病去世,那时赵老汉也就是赵季耻刚出生没不久。
赵家四兄弟的母亲姚氏不久后发疯了。那一年姚氏还不到四十岁。姚氏整日神神叨叨,嘴里嘟囔着天机不可泄露。一副鬼脸看着王氏。那天姚氏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一把生锈的剪刀,对着赵伯礼挥舞,嘴里骂到:“你这个白眼狼,你爹是被你害死的,拿着这剪刀,杀了姓王那个妖孽。杀了她。”
姚氏手发抖着,披头散发,没说上几句话便气晕了。
姚氏疯掉后,到处乱跑,嘴里泄露“天机”。说什么王氏是如何跟老大偷情的。邻居都觉得姚氏胡言乱语。王氏本来就是老大的人。
姚氏便一股脑的讲算卦的前因后果,将这么多年的布局说了出来。这话传到了赵家兄弟的耳朵里,赵老二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听说是被拉去打仗了,不知道死在了哪个角落。赵老三平常照顾小弟和母亲,留了下来。
赵家老大将母亲锁在了屋子里,将送饭和照顾小弟的活交给了三弟。
“伯礼,我好害怕,好害怕你离开我,好害怕你也觉得我是个祸害。咱爹是生病去世的,咱二弟离家出走,也不是我能阻止的。”王氏可怜兮兮说着,紧紧地抱住了赵老大。
“不用担心,咱妈是疯掉了,才会胡言乱语,我才不信什么鬼神之说,那是封建迷信。那就是神棍的装神弄鬼!”赵伯礼安慰道。
没过几个月,姚氏也去世了,是活生生饿死的。无论怎么劝,就是滴水不进。姚氏去世后,三弟受不了王氏的言语诋毁,两兄弟的感情决裂,赵老大一气之下将老三赶了出去。王氏罪孽的名号算是在邻居嘴里坐实了。扫把星,祸害,偷情。害死了父母,害得二弟三弟离家出走。
赵四小子能幸免,是因为王氏不能生育,赵老大看着小弟年纪还小,便以父子相称。赵四小子打小就是喊王氏娘!
讲到这里,我想起来第三个新娘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赵家的三位兄弟,大哥赵伯礼,二哥赵仲义,三哥赵叔廉。大哥娶了王淑兰,二哥娶了王玉莲,三哥参军入伍,死在了战场。第三位新娘呢?
赵老大因长期高负荷工作,再加上做木工活,长年与灰屑打交道,得了肺痨。整日气喘吁吁。赵老大跟王氏生活了好多年,身边的流言蜚语也少了很多。赵老汉改名成了赵记耻。当时也没人喊他赵四小子。赵老大去世的时候,赵记耻也十五岁了,长成大人了。
也就是那赵伯礼去世两年后,王氏告诉赵记耻一个秘密:“其实你不叫赵记耻,你在家里排行老四,叫赵季耻。我也不是你娘,我是你大嫂,咱俩一点也没有血缘关系。”
说着说着,王氏拉着赵记耻的手放在自己身体上。轻声说道:“你跟你大哥年轻时,太像了,太像了。”
干柴又一次遇见了烈火。两人以母子关系生活了好多年,王氏也早早地离世了。
后来人评价赵老汉,说他是不知羞耻,骂他是赵四小子,骂王氏害死了赵家,就是一个灾星。下药害死了父母,赶走了两位弟弟,看着赵老大身体日益下降,相中了赵四小子,才将赵老大下药害死的。
赵老汉就这样在懊悔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赵家迎娶了三位新娘,第一位是懵懂无知的王氏,第二位是心狠手辣的王氏,第三位是不知羞耻的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