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18)——第16章 原因胜过统计(2025-08-02)

贝叶斯推断

思考以下场景,凭直觉写下答案

一辆出租车在夜间肇事逃逸。该市有两家出租车公司,它们的出租车分别为绿色和蓝色。你获得了以下数据:• 该市85%的出租车是绿色的,15%是蓝色的。• 目击者指认肇事出租车是蓝色的。法庭在事故当晚的条件下检验了证词的可靠性,得出结论:目击者正确识别颜色的概率是80%,错误概率是20%。请问,肇事出租车是蓝色的概率有多大?

这是一个标准的贝叶斯推断问题。其中有两条信息:基础比率和不完全可靠的目击者证词。如果没有目击者,肇事出租车是蓝色的概率为15%,这是该结果的基础比率。如果两家出租车公司规模相同,那么基础比率就提供不了任何信息,只需考虑证词的可靠性,得出概率为80%的结论。我们通过贝叶斯法则可以将这两个信息源结合在一起。正确答案是41%。然而,你可能会猜到人们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的:他们忽视基础比率,完全采纳证词。最常见的答案是80%。

统计学基础比率与因果关系基础比率

现在思考同一问题的另一版本,区别只是基础比率的表示方式不同。你获得了以下数据:

• 两家公司的出租车数量相同,但85%的肇事出租车是绿色的。

• 目击者提供的信息与前一版本相同。

这两个版本在数学上没有区别,但在心理上却截然不同。看到第一个版本的人不知如何使用基础比率,经常忽视它。相比之下,看到第二个版本的人非常重视基础比率,他们的平均判断与运用贝叶斯法则获得的答案差不多。为什么?在第一个版本中,蓝色出租车的基础比率是关于城市中出租车的统计事实。渴望因果故事的大脑无计可施:绿色和蓝色出租车的数量怎么会导致出租车司机肇事逃逸?相反,在第二个版本中,绿色出租车司机造成的事故是蓝色出租车司机的5倍多。你立即得出结论:绿车司机一定是一群鲁莽的疯子!你现在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即“绿车司机很鲁莽”,它适用于该公司的所有司机。刻板印象很容易纳入因果故事,因为鲁莽与绿车司机有因果联系。

该例解释了两种类型的基础比率。统计学的基础比率是关于某案例所属总体的事实,与个案无关。因果关系基础比率会改变你对个案的看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这两种类型的基础比率信息:

• 当人们掌握个案的具体信息时,往往会低估统计学的基础比率,有时甚至完全忽视。

• 人们将因果关系基础比率看作与个案有关的信息,很容易将其与其他具体案例的信息结合起来。

刻板印象

在我们的文化中,刻板印象是贬义词,但我将它当作中性词来用。系统1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将类别表示为规范和原型范例。想到马、冰箱和纽约警察时,我们想到的就是这些类别的原型。我们的记忆里保存了某类别中一个或多个“标准”成员的表征。类别具有社会性时,这些表征被称为刻板印象。有些刻板印象是有害性的错误,充满敌意的刻板印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心理事实无法避免:无论正确与否,刻板印象都是我们看待类别的方式。

你可能会注意到其中的讽刺之处。在出租车问题中,忽视基础比率信息是一种认知缺陷,是贝叶斯推理的失败,人们倾向于根据因果关系基础比率做出判断。对绿车司机的刻板印象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然而,在其他情况下,如招聘或做评判时,社会规范和法律会强烈抵制刻板印象。这是理所应当的。在敏感的社会情境下,我们不想从群体的统计数据中得出有关个体的可能错误的结论。我们认为,将基础比率视为有关群体的统计事实,而非有关个体的假定事实,从道德角度来看是可取的。换句话说,我们抵制因果关系基础比率。

社会规范抵制刻板印象,反对一概而论,这对创造更文明、更平等的社会大有裨益。但是,我们要记住:忽视有效的刻板印象必将导致不可靠的判断。抵制刻板印象是一种值得赞赏的道德主张,但如果简单地认为抵制无须付出代价,那就错了。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付出代价是值得的,但为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而否认代价的存在,在科学上经不起推敲。政治辩论常依赖情感启发式。人们认为自己赞同的观点不需要付出代价,自己反对的观点毫无益处。

心理学可以教吗?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力没有形成新认识的学生,并未从实验中学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尼斯贝特和博吉达用一句令人难忘的话总结了实验结果:

受试者不愿从一般中推断特殊,就像他们愿意从特殊中推断一般。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得知有关人类行为出乎意料的统计事实之后,人们会留下一些印象,将其讲给朋友听,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发生了真正的改变。检验是否已掌握心理学知识,要看你对情境的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看你是否知道了新事实。我们对统计数据和个案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与非因果信息相比,具有因果解释的统计结果对思维的影响更大。但即使是令人信服的因果统计数据,也不会改变人们的长期信念,以及植根于个人经历的信念。另一方面,出乎意料的个案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更有效的心理学教学工具,因为人们一定会解决个案与信念的冲突,将其纳入因果故事中。本书的一些问题是专门向读者提出的,这就是用意所在。相比了解别人令人惊讶的事实,你更可能通过发现自己的意外行为学到知识。

谈谈原因与统计数据

“我们不能假设他们从统计数据中学到知识。向他们展示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个案,去影响他们的系统1。”

“不必担心这些统计信息会被忽视。相反,人们会立即用它们来加深刻板印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