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景光的照片,我一眼就能分辨出KK和小知作品的不同。即便你不熟悉她们,也能从中细细品辨出各自的滋味。
KK
『熊猫』这是KK,她的天高云浓与烈日楼宇共处,大熊猫微仰着头,凭添稚气。
『爱.拥抱』在建筑的秩序里,找一片空间构架出炽烈拥抱的暖云,这是KK,只有她可以把两种冲突很好地稳定在一个框里。
『窗视』这是KK的窗外,即使给她一扇小小的窗口,即使再林立混凝土森林,她依然能看见更高更远的天空,云痕墨迹。
『雨霞』即便云层压顶,也有霞光出抗。写到这里,真的想说,想不到办公室的窗望出去云这么美吧,想不到暴雨乌云下有霞光吧。这就是KK,总在平常秩序里给你意料之外的欣喜和温暖。
『水乳交融』饱涨的云团和舒展的云雾在交融,像油画和水彩在渗透。这也是KK,平淡温柔,也有炙热浓烈的情感在涌动。
『城市的天空』这是KK,无论行走在哪里,她都会抬头,看更蓝的天……
更广的云……
更舒的心。
『冰』这也是KK,看云卷云舒,在方棱硬冰下。
『温.早』晨练的KK,在茂野处瞰天空,苍穹就环抱出温润的圆弧。
『鹰』她在跑步,看见头顶雄鹰展翅相随。
『结』这是KK,我熟识的KK,在冰冷的建筑里给你温度,在坚硬的的方块里给你柔软,又在这局促的空间给你片刻喘息的自在。
小知
她是小知,她有大视。
『轰隆轰隆』是小知,她带着一辆蒸汽小火车跑过来,吐出圆滚滚的烟柱,随风后移。
『知遇』是相望,是相遇,是知遇,是碰撞,在心里激烈地撞击,燃起火红的光。
『等待』这是机场,骤起的急云融汇在静待指示的飞机上方,凝聚在她静静的视线里。你可以走很快赶路,但依然可以把灼灼目光冷却。
『舞』云像小儿一样在镜前曼舞,有几分姿态,有几分俏丽。
『午.梦』晌午,云是落水的光景,一场美轮美奂的午梦,静潭碧波,枯叶绿苔,爱丽丝在镜像中梦游。
『飞扬』不拘一格的她,让线也能起舞。
『游』低矮的城开阔的蓝,浮云游弋。像很多棉花糖块儿,在蓝色的水面上浮游,用手指一拨拉,还要滋滋地打转。
『跑』有时候觉得小知为我们拉开屏障,让我们看见更多天空,有时候又觉得她在带着我们跑,一直一直。
『结』这不是小知,这是她带我看到的,我的视窗。而小知,她不能名状,不能形容,不可限量,她什么都是,她也不是任何。
by 深情为知与可写字的三金
常伴左右,爱藏于心
此时,忍不住讲一个景光相馆的故事
择一事 终一生
“我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钱,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照相。”
这是小时候爷爷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直到今天我们也没真正领悟这话的深刻。
景光相馆始创于 1951 秋
创始人照相匠张西湘
16岁踏上照相学徒之路
23岁在成都人民公园八角亭创立了景光相馆
而后移址成都上世纪最具文化氛围的祠堂街
一座三层旧洋楼
西式木制手扶梯
两间菱形玻璃橱窗
一部三脚架方盒式相机
一部外照用的德国蔡司相机
……
透过密封门和他蒙头的布帘仍然能听到温和、启发的语声:头抬高点……看这边……
在那样的年代,外爷做了让穷人也能进相馆拍一张照片的决定:推出了几乎没有利润的“半寸”照片。这需要重新手工制作板片器,技术难度在当时没人愿意尝试。前后期工作量都增加了利润却寥寥无几,但顾客满意。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这正是传统艺人的宝贵精神内核,也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以及世俗名利裹挟之下所缺乏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
择一事 终一生
匠心66年 传承3代
— 景光相馆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