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自己,看见孩子!

《当我遇见一个人》读书分享

相信为人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什么是爱?如何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才是能给孩子力量和勇气的爱,不至于沦为溺爱?

真正的爱,是看见!

我们一路都活在恐惧中:

幼儿园时恐惧“不听话就惨了”

上学时恐惧“成绩不好就一辈子废了”

工作后恐惧“表现不佳就没有前途了”

...

我们随着时间的车轮打转,一刻不敢停,不敢想象,如果我不具备任何功能价值,会发生什么?

我们是具有功能价值的“物”,还是真正存在的人,取决于我们是否被另一个人饱含深情地看见(爱)过!

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无条件的爱孩子,不仅仅在取得好成绩、表现得体的时候、取得新的成果的时候,让孩子知道,他值得拥有最好的,值得被爱!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两个收获最大的点

第一个是觉察:遇见内在的婴儿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全能自恋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整个世界都围着自己转,因为可以呼奶唤抱,作为婴儿最亲密的养育人,妈妈要满足孩子这种全能自恋的感觉,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客体分化

如果妈妈没有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得不到回应的煎熬中,婴儿会累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到了儿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都会让孩子大爆发,对父母拳打脚踢,像疯子一样不可理喻,儿童期不正常的表现,都是孩子的内心在呼唤婴儿期缺失的爱

都知道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将来会更有成就,却少有人知道的是,延迟满足能力来自于父母从小经常及时的回应,越是被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婴儿期没有给与孩子及时的满足和回应,还有补救的机会,孩子在得到爱与自由后,可能表现的更加不懂事,更像个小婴儿,这就是退行,表明孩子过去受的创伤正在疗愈,这时候尽量满足孩子的依赖,允许他能力退化,当孩子的退行得到充分满足后,他自然会过渡到独立、友善的状态。全然的允许,才是真爱!

第二个是外在,你配得上更好

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若父母无意识把匮乏感和愧疚感传递给孩子,孩子未来和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为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比如父母总说赚钱时件很艰难的事,钱不好赚,你这样的以后只能去干苦力等,孩子将来很容易处处体验到沉重,可能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总是找吃力不赚钱的活干,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

关于是穷养还是富养?

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一些身家千万的父母会给孩子买上千元的童装,因为那是父母想要给孩子的。而孩子想要的只是几元钱的贴纸或摇摇车,父母却不愿意买,用各种理由限制,给孩子制造匮乏感

长期的匮乏感会逐渐形成内心的黑洞,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变得欲壑难填,买再多的名表、跑车也弥补不了

一味的满足,家长难免担心把孩子宠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众人皆知,人类在一个需求层次得到满足后,自然会向更高层次进阶,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常识了,到了孩子那里就生出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孩子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内心干净且易于满足,即使真的物质匮乏,也可以经常给孩子带回来一朵小花,一个用心的小玩意儿,或自己动手做的小物件,让孩子感受到平凡生活中也是可以很丰盛满足的,这样的父母传递的是孩子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还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物质需要得到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各方面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会自然地绽放绚烂的一生!

给孩子丰盛的人生,这几条就够了:

1、听见孩子的欲求

2、及时回应;

3、诚实回应

4、无条件给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