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家长电聊的时候,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补了几个学期的一对一课程,感觉没有多大效果,考试还是考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问家长,孩子上课能不能消化吸收老师讲的内容,家长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一到考试就不行了呢?
目前猜测的原因是:①孩子能听懂老师讲的,课后练习也不错,但是考试时的状态可能完全变了,由于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孩子在时间上没有合理安排,心理上出现紧张焦虑,影响发挥,或者换个说法就是在应试环节存在不适应或者缺乏应试技巧。平时没有刻意去训练做题速度,没有时间约束,一到考试时解题慢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题量,这个问题要从他平时做练习题的平均速度上可以窥探一二。那么,如果确定是解题速度慢的毛病造成的应试障碍,那就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解题速度,不能无限拖延完成的时限。
课堂内容消化吸收是一回事,转化应用练习又是一回事。这个取决于孩子能否有效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题,如果不能把课堂所学内容高效转化为解题的能力与效率,那么意味着他这个转化率是比较低的,他可能在思维上并没有深入进去吃透某者知识点,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大脑储存知识点是一码事,调用知识点来解决题目又是一码事,两种思维运作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输入,还有一个是输出。要让孩子能够在输出方面做到举重若轻轻车熟路,那么必须要在他的输入环节和加工存储环节把好关,课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还要追求效率与质量。拖拖拉拉是应付不了考试的。
②如果单单是应试环节存在问题,那么就要专门拿些测试来查找一些具体存在哪些问题,是心理应激问题还是焦虑症。心理层面出了问题,那就专门针对心理问题做些调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都可以用一用。如果是应试技巧上有问题,那就要专门针对应试技巧做些训练加强,比如时间分配,难易先后顺序等等,这个技巧是可以通过训练习得的。
以前是目前总结的两点原因,当然孩子具体问题出在哪儿,还要通过老师和家长持续的观察与沟通,才能更为精准地把脉,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希望我们的家长多花些时间来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学校一起把孩子培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