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听力之二:辨音能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外语听力的
上篇帖子谈到了辨音能力的强弱,常用表达的熟悉与否以及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是影响我们外语听力的三大重要因素。也许有些朋友对这种提法感到不太适应,觉得有些奇怪。其实这很正常,生活或学习中,很多时候,对一些不太符合常规的提法,开始时我们总会有点不习惯的,觉得有些别扭的。但是,如果我们从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其实,任何提法的本身都是不太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是否有道理,是否能帮助大家学的更好,或学的更有效。
既然我们谈到了辨音能力的强弱是影响我们外语听力的一大因素,那么,也许有些朋友可能会问,辨音能力的强弱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外语听力的?
下面,就这一话题,我谈谈我个人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当我们初学一门外语时,我们的大脑对目标语言来说,是一片空白的。我们即不熟悉目标语言的语音,也不熟悉其常用表达,更不熟悉其专业词汇,这时的我们,如同一个小孩子在学说话,你是无法断定他的辨音能力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小孩子在叽叽喳喳学说话时,你根本不会知道他将来会不会有四十不分,或黄王不分,或NL不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只有我们学到了一定程度,或者说,产生了语感后,我们才会慢慢意识到我们是否有辨音的问题。
实际上,在母语环境中,我们长大成人后,或接受一定的教育后,我们才会意识到有些人存在着辨音的问题。并可能会时不时就此开些善意的玩笑,增添些生活乐趣。但是,在外语学习方面,由于缺乏外语环境,或缺乏外语学习的广度或深度,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我们可能会同样有辨音问题的存在。我们常常会把辨音的问题归于听力问题或口语问题,因而忽略了自己的辨音问题的存在。
事实上,当我们学习外语,学到一定程度,有了语感,或者说,大致能顺利阅读时,这时候,辨音能力对我们听力的影响就会逐步显现。
那么,辨音能力的强弱影响我们的听力的具体特征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逐条例举,具体分析。
一种是音盲现象,或者说,严重的哑巴外语现象。这种人似乎对外语语音过敏,无论书面语言学得多么出色,但一到听说,则无所适从,听也听不清,说也说不清。这种情况可能令人难以置信,但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些专职书面翻译,特别是一些母语音素少的民族的专职书面翻译,都可能会见到这一极端现象。文字翻译,无可挑剔。而听力与口语,则难以恭维。
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也许多样,但辨音能力低下这一因素是不能忽视的。语言与语言的区别,或者说,语言与语言的语音区别,在于音素不同。比如,英语有48个音素,普通话有32个(上海话音素有50个,粤语不足33个),而日语一共只有23个音素等等。当一个人辨音能力不强时,他很可能无法区别这些音与音的不同,因而就难以区别由这些音组成的词汇和句子的不同。当他无法弄清这些区别时,也无法明确地理解这些声音组合的含义,听不清或听不懂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一个人不能辩清目标语言的大部分音素,无论他的书面语言,文字功力有多强,他的听力与口语,都可能会是笨拙不堪的。这也许就是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吧。
另一种是音弱现象,这种情况最常见。在外语学习中,我们常见一些人,当他在外语角,或和同胞用外语练习对话时,能听能说,可以流畅地使用外语,但一旦面对真正老外,对话立即显得生涩,听也慢,说也难,难以从容自如。或一些在外企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凡是涉及工作内容的事宜,大致能流利地使用外语,对答如流,但一旦场景转换,比如参与老外之间的闲谈聊天,则会感到局促不安,难以适应。
这些情况,我们一般归咎于我们听力或口语能力的不足,其实,在听说能力不足的背后,有时会隐含着我们辨音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听力,当辨音能力不强时,往往靠题材或内容的熟悉来支撑。一旦场景转换,一旦离开了熟悉的内容,进入我们不熟悉的题材或表达方式时,我们的听力就会大大减弱,一些我们在熟悉表达或场景中可以听出的词汇,也许就会听不懂了。因而,我们大脑的模糊判断能力,就会严重下降。我们的听力会呈环形减弱趋势。也就是说,离熟悉内容越远,听力就会越来越差。换句话说就是,面对越不熟悉的内容,听力就会下降越快,有时,甚至可以到听不懂的地步。用句流行的说法就是,当我们的辨音能力不强时,我们的听力可能会呈现断崖式下跌的现象。
真正辨音能力强的人,遇到不熟悉内容时,听力也会下降,但是,这种下降是均质的,不会是断崖式的。他们即使面对再专业,再不熟悉的内容,也多少能听出些端倪,毕竟基本词汇,常用表达还在,只是内容不熟悉而已。
打个比方,当我们辨音能力不强时,就如同一个色弱的人,面对一张看不清的色图卡,也许,靠旁人指点或自身努力,最后,他大致还是勉强能辨认出其图案。但是,一旦换张新的色图卡,他也许就无所适从,难以辨认了。或许,不得不重新再开始。
或者,在母语环境下,当我们辨音能力不强时,就如同一个四十不分的人。无论他的生活语言,或口头工作报告多么清楚,多么好,一旦你让他读以下句子,他就会略显尴尬,面露难色。
四是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如果你仍不罢休,坚持让他再读再听以下句子。那么,他的痛苦,就不仅仅是尴尬和苦恼了,而是可以想像的。
山前山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 山后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山前的四十四个石狮子吃了山后边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的涩柿子 山前的四十四个石狮子让山后边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的涩柿子给涩死了。
最后强调一点,在母语环境中,由于我们对母语的熟悉,我们不难能发现有些人存在着辨音问题。但是,在外语学习中,当我们听不懂时,我们很难意识到,我们有时候也会存在着辨音问题。如果我们能注意到这一点,并能对症下药,那么,这对提高我们的外语听说能力,多少都会有些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