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印花机对织物的给浆方式与筛网印花机不同,因此,绝大部分印花疵病产生的原因也有所差异。滚筒印花机的印花统病,由于印花刮刀选用和操作不当面造成的印花疵病占总疵布量的比例最大,当然其他也有花筒、印花色浆等因素,且错综复杂,有时很难做出具体和准确的结论。
1.对花不正
印制多套色花型时,织物幅面上的全部或部分花纹,其中有一种或几种色泽没有正确印到相应的花纹位置上,形成脱版或错花;对花不正是滚筒印花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疵病,它所占疵布比例较大,其产生原因涉及面较广,既有雕刻方面的原因,也有印花机操作方面的原因。
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1)在印制过程中,发现织物幅面发生对花不正时,首先检查花筒间的压力是否均匀,或同一个花筒的两端压力是否一致。对花齿轮与传动大齿轮搭牙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齿轮间摩擦过大或齿轮牙尖冲击,影响对花的稳定性。
(2)雕刻方面。精细花型应采用大花筒,若用小花筒,当加压时,由于挠度影响而容易发生变形。在雕刻工艺设计时,分线过大或过小,该做借线却采用分线。对要求较高的几何花型,缩小机拨格和针松动,照相雕刻软片收缩或连晒不准等均会影响对花的精度。
(3)花筒选择不当。同一套花筒圆周不一致成花筒有偏心,在轴心不直,装花筒时垫纸不匀等。
2.属于刮刀方面的印花疵病
(1)刀线。刀线又称刀条、刀丝。当刮浆刀口上有细小缺口或粘附杂质时,该处色浆刮不下来,仍留在花筒表面转印到织物上,形成弯曲的单条或多线条印疵。
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①印花色浆中含有杂质、糊料黏度太高,均易引起刮色不易或粘附刀口而造成刀线。
②注意车头的清洁工作,慎防异物落入,以防止刮浆刀造成缺口或粘上杂质。
(2)跳刀、小跳刀(小飞机)。跳刀是由于刮浆刀与花筒表面接触不平服,致使刮色不净造成横档。小跳刀是由于花筒嵌入硬质物,形成局部高突而抬起刮刀,产生中间粗并渐向两边较细的翼状短横档习称小飞机。
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没有经常对印花机的车头进行清洁工作。色浆调制过程中溶解及过滤操作不当是造成跳刀的主要原因外,刮浆刀的位置放得太低,造成摩擦加剧、闪动大,也是造成跳刀的因素。
(3)拖浆。由于刮刀和花筒接触不平服,使刮刀局部抬起,在织物上反映出来的外形往往是中空的直条状。防止措施:严格执行刮刀四平工作法,根据花型结构、印花色浆的黏度、花筒雕刻状况等,合理选用刀片及锉、磨方法,刮刀位置要适当。
要防止刮刀的印花疵病产生,主要是提高刮刀的刮浆效果。为此应做到:刮刀的位置要适当调节。安装刀片时,不要出铁太狭或入铁太少,以免影响刀片的弹性,锉、磨适度,严防刀刃卷起,失去刮浆能力等。
3.传色
前面花筒的色浆通过织物时,因花筒和刮刀的媒介作用,逐渐窜后面一个色浆内,引起色泽变化。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前面花筒已经印在织物上的这部分色浆,来不及被织物全部吸收而堆在织物表面,经轧压粘附在后面一个花筒的光板上,再由刮刀不断刮入到后面花筒的色浆盘内,造成色泽变化。
此外,橡胶衬布较花筒阔,色浆粘附在橡胶衬布上,再传给棉衬市,经刮刀传入色浆中,或由除纱刮刀背漏下而进入下一个浆盘中,而引起色泽变化。
防止措施:
(1)最有效的措施是合理排列花筒顺序,并采用淡水白浆辊。
(2)正确运用除纱小刀,铲除织物上来不及吸收粘附在后面花筒光板上的残浆。
4.露底
印花织物上有些花纹处得不到足够的色浆,或呈现色浅、深浅不匀,甚至露白。
产生原因:
(1)花筒雕刻不当,如嵌线过密,腐蚀较浅。
(2)印制时,刮浆刀的刀片弹性太大,闪动较多,易将花纹中的色浆刮出来。
(3)印花色浆渗透性差,加之练漂半制品毛细管效应低而不匀。
防止措施:检查花筒的雕刻状况和即将付印的练漂半制品质量是否符合工艺设定的要求。
5.渗化
色浆自花纹边缘向外渗延,在浅色花布上表现为花纹边缘多一层较浅的色边;在深色花布上,则表现出白色的边圈。
产生原因:最常见的渗化统病多出现在深色花布的防拔染工艺和防印印花工艺中,这是由于防拔染剂的用量超过规定量,往往形成白圈或色圈包裹在花纹的外轮廓。
防止措施
(1)适当控制防拔染剂和其他助剂,尤其是吸湿剂的用量
(2)色浆不官过薄,并注意印花原糊是否已被水解或脱水。
6.鱼解斑
由于吸浆过多,色浆在织物上分布不匀,造成一块块如鳞状的渍。产生原因:
(1)织物组织紧密,且毛细管效应不高,不能很好使印花色浆均匀地渗透到纤维中去。
(2)花筒腐蚀太深,嵌线密度不当,藏浆性能差。
(3)色浆流动性低,渗透性差,花纹中的色浆不能立即均匀地渗透到纤维中去。
防止措施
(1)紧密织物,除加强织物练漂前处理,提高毛细管效应外,在花雕刻工艺中应采用网纹为宜。
(2)选择渗透性能好的印花原糊。
(3)采用淡水白浆辊的面压方法来改善色浆不匀的现象
7.嵌花简
花纹内嵌入纤维短绒、浆皮等杂质或硬粒,造成花纹局部色浅,露底或全面性深浅不匀的疵病。
生原因:织物表面未除净的纤维短绒或纱头,未溶解完全的浆块和硬质颗粒嵌入花筒的斜纹线,而影响花筒的藏浆量。
防止措施
(1)防止纤维短绒和杂质硬粒落入色浆浆盘中,并认真摘好印花进布处的清洁工作。
(2)加强印花色浆调制操作工作,防止色浆中不溶物质嵌入花筒
8.溅浆
印花机在运转中布面上出现不规则散布性色点。防止措施
(1)印花时要根据花型面积来调整车速,大块面花型印制时,车速江慢些
(2)印花原糊的黏着性能和曳丝性是关系到印花时是否会产生溅奖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选用曳丝性较好的印花原糊。
9.脱浆
由于印花色浆带不上而引起花型不全或局部无色。产生原因:
(1)给浆辊轴弯曲或表面不平,给浆辊上的齿轮或过桥齿轮搭牙不当
(2)给浆辊和花筒表面接触过松或过紧。
(3)印花色浆过薄,黏性差或加浆不及时。
防止措施:弄清产生原因,及时加以纠正。
10.色边
沿着织物边缘有纵向色条,又称深色。
产生原因:
(1)花型较大,且花筒雕刻深度较深,致使织物中间花纹轮廓不清,而两边更加不清而造成色边。
(2)印花机在运行时,棉衬布左右滑动,当棉衬布滑向一边,花筒上的色浆直接粘附在橡胶衬布上,由于橡胶衬布不吸收色浆,就会使这边织物带上色浆,形成色边。
(3)色浆太厚,渗透性又差,堆置在被印织物表面,经后续花筒紧压而外溢造成色边。但色浆过薄时也会发生渗化而形成深边。
防止措施:
①根据花型,适当控制花筒的腐蚀深度。尤其当花型面积过大
时,宜采用网纹摇线,防止渗溢。
②调整印花色浆的稠厚度和花筒的加压程度。
③选用吸收性能较好,手感较软的棉衬布。
11.布面浮雕
在深色花布的地色上,出现一层发白或发生的轻微浮雕,或在浅色花布的浅地上浮罩一层极浅的颜色,使正反面地色的色光不一。防止措施:
(1)在地色浸轧时,轧染液中增加抗还原剂助剂的用量,或在已染好地色在印花前浸轧弱氧化剂,如间硝基苯磺酸钠,用来抵消部分还原剂
(2)提高花筒表面光洁度,有条件进行抛光处理。
(3)刮浆刀做好四平工作,刀口要锋利,位置放低些,挂锤略重些
以达到刮浆干净的要求。
12.三布接头印
在印制大面积、满地和精细花型(如雪花、云纹)或者照相雕刻等花样时,常出现宽狭不一、色泽深浅的横条印痕。
三布接头印是滚筒印花特有的印花疵病,其解决方法大致为:
(1)包毛衬布时必须做到各层毛衬布相互压紧、压平。
(2)橡胶衬布必须采用无接头的环形产品。
(3)棉衬布采用长码规格,一般长度要求在400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