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发愤的草莓
这是 发愤的草莓 在“简书”的第159篇文章
有人问,我听完课程总是打了鸡血一样,捶胸顿足豪气满满想要改变自己,两个星期后就颇有无力感,几个月后翻开本子才看到当初在上面还了写了10条年度目标,但生活还是老样子。这是怎么回事?
有人问,我想坚持早起啊,刚开始信心满满,可是坚持一段时间后没有别人监督了,听到闹钟就按掉,暗示自己说:“再睡一下吧,睡觉时间长对皮肤好”。这是怎么回事?
有人问,我学着坚持做日计划掌控生活,最初几天和伙伴们一起打卡,还能按着要求来,课程一结束就放松自我要求,再过一段日子,干脆把知识都还给导师,回到原来每天随便玩玩模式。这是怎么回事?
事与愿违,放谁身上都纠心。
想要来一场成长马拉松,却总是跑了一段就受不了而停下来,坐在路边玩野草,看别人一个人身影嗖嗖而过。
挠破头皮想要求个答案,来问“怎么回事”,心里多少期待着“请你给我仙人指路一番”。
但仙人是没有的,这里只有凡人。凡眼对着这几类问题,看到了自制力忽高忽低、习惯难以坚持、个人管理系统崩溃。它们可以归结为一点——
想成长,但难以持续。
每次刚有“成长”的苗头萌发出来,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蔫了,再长一次,又被无形的力量打压一次。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可怕的——苗儿都不肯再长出来。
这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习得性无助”。说的是一个人总是在某方面失败。他就会在这方面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认“命该如此”。
找到自己“成长”的种子多么不易,又怎么舍得让长出来的苗死掉?我们需要来一场“护苗行动”。
先来分析分析是哪些问题,让“成长”苗儿大不了。
一、土壤问题——环境
要让苗儿长得好,土壤少不了。土壤就是让种子更壮实的环境。如果环境有变,成长肯定会受影响。
当年刚发现怀宝宝的那几个星期,个人管理系统好像要崩了:制定计划总是心不在焉,对着电脑坐着想呕吐,更别提在笔记软件里详细地做计划回顾。
我所谓的“个人管理系统”,是根据自身现状,在实践中建立的行动管理、知识管理等多方面流程体系,以更高效地、自动化地统筹资源,为个人长远目标服务。
我的“系统”一直运行良好,所以卡壳是一件很惊悚的事情。因为卡壳会让自己产生内疚感。就像一个专业维修工,看着工厂里的传送带突然停下来,却不知道是机器哪里卡住了,尴尬。
好在没过多久就恢复了。
一直运行良好的“系统”,怎么会突然卡壳呢?后来终于想明白了,因为人不是机器。
机器只要不故障,就会一直按着程序走,而人有七情六欲,即使有个人管理系统,但外界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内心丢下一颗小石仔,激起一片涟漪,把整个系统搞乱了。
个人管理系统突然出问题,首先要看看是不是环境变了。
那时怀孕之后,激素变化,情绪波动,身体感受也不一样,中心任务的分量有微调,这些因素一下子全部袭来,原有系统招架不住。
后来,我针对个人当时的情况,调低系统的运作标准,给自己更充足的休闲和休息时光,以便让情绪稳定,好做下一步计划。就像弹钢琴曲一样,时强时弱,时急时缓,特殊情况下,我就把系统的“节奏”调得缓一点。
如果抱着完美的心态,指望系统固定后便一劳永逸,不随着环境的变化作任何调整,那是妄想。即使是机器在运转中,偶尔不灵光了,也要加点润滑油或小小修整一下,你就知道系统调整是正常现象。
不少人就是这么被打倒的。坚持的时间还不够长,系统还没站稳呢,因为环境突变,却没有让系统稍微变化着去适应它。自己没信心了,就把系统搞乱了,甚至舍弃了,回到原来的浑浑噩噩的状态。因噎废食,可惜。
所以,如果成长的土壤有所变化,心里要悦纳,再慢慢地去适应它,而不是一下子把原来的个人管理系统全扔了。
比如有的小伙伴突然从公司辞职出来搞创业,是否还要坚持着原来公司模式下的个人管理系统?答案就很明显。因为以往受雇时,上下班的时间相对固定,系统内很多流程都与这种大框架相适应,而初创业时,都没有明显的上下班界限,加上创业的个人目标也有大变动,当然要调整系统。
还有的小伙伴一直迷恋手帐式日记,但是她也知道,如果与其它工具衔接,则电子式记录更方便。这样的个人管理系统不做调整,也会把自己弄得很累。
二、光线问题——方法
成长的苗儿也受光线强度的影响,有的苗儿是喜阴的,光线自然不能时间太长,有的苗儿喜阳,则光线照射时间就要多一些。如果选错了方法、方式,那苗儿也会出问题。
去年8月开始决定密集写作时,想到先拿100天写作出来尝试。终于写到今年4月底才完成。
你问,这数字好像不对呀,100天不是3个多月的时间,你怎么写了7个多月呢?
因为我对这100天的设定不是连续的!只要求每一篇文章在一天时间内完成就行。
对自己太了解。如果把100天的习惯设成连续的,也就是连续100天每天完成一篇的节奏,难度瞬间提升几百倍。这样太猛,会把自己搞垮的,摔在地上爬不起来就麻烦了。
我相信对很多人而言,凡是连续坚持100天,每天坚持高标准地做以前没养成的习惯,绝对是一个可怕的任务。
所以,成长要持续,方法得找对。按规律办事,不要一口把自己吃成胖子。相信小步跑起来,总比狂乱地大步跑来得持久。如果想要成长变得好玩些,还可以加点“游戏化”的元素。
自己不知道方法怎么办?
找老师啊。
找高手,向他们请教; 找导师,向他们求教。他们比你先跑一步,总会知道哪里有坑,也许他们早就做了记号在那里,等你去问,他们就说哪里哪里要绕过去,不是方便多了?
当然,网络、书籍也可以是你的老师。但相比来说,网络和书籍上查到的问题答案,只是大而泛的内容,针对性会相比弱一点。若能淘到合适的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前面几种途径你都觉得不够高大上,想自己通过摸索获得经验和方法,大可以拜“经历”为师。不过这样一来,你需要损耗一些精力,以及深刻体验时间从身上而过的快速流淌。是否划得来,就看你的选择。
三、肥料问题——动力
成长的苗儿要长得快、长得势头好,离不开肥料的添加。肥料就像成长的动力助推剂一样,少了它,苗儿总会缺点啥。
4年前记录时间开销的时候,心里对前苏联柳比歇夫的佩服之情油然上升。不记不知道,一记才知道难度在哪里。
直到断断续续坚持了几个月,才终于让习惯稳定下来,至今还在持续。为啥是断断续续?因为经历了习惯暂停,又恢复,暂停,再恢复的脉冲式历程,起起落落一般。
当时是看到柳比歇夫尝试了56年这样的记录,觉得有趣,也好奇地试试。坑就在这里掉的。仅仅是一份“好奇之心”,只觉得坚持这么一件事好玩,所以刚开始记录的那段时间里才会心里犹豫,迷茫。
记录时间开销的目的是什么,当时没有梳理清晰。
目的不清,动力不足,才会有后来的断断续续,甚至一度信心不足,把记录的软件删了,再重装。
有句话说,缺少动力的自制力难以持久。
仅仅是想用自制力、毅力这类高大上的自律名词,来让自己长时间地做一件事,有些困难。如果发现哪件要专注的事情,你根本无法找到源动力,仅仅是看着别人做,自己也想跟风,能坚持多久就不好说了。
当成长难以持续,静下心想想你坚持做那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支持你勇往直前的因素是什么,什么会阻碍你前行,与前者相比,哪个大。
真正的底气来自于动力源泉,在于你到底有多么想改变自己。它就是远方的灯塔,指引你前进的启明星。
土壤问题、光线问题、肥料问题,都会对成长之苗造成影响。怎么搞定这些问题,我也分享了一点拙见。
那么,在这场“护苗行动”中,有没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呢?
有!因为上面所讲的这些问题,都需要你有“回顾反思”的习惯。这样才可能具备“问题意识”,发现成长中难坚持的问题,并且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所以,对个人成长建立一定的回顾制度是必要的。大至年回顾,月回顾,周回顾,小至日回顾,甚至以一个事件进行复盘。而且这种回顾制度可千万别在脑子里想,不动笔是想不清楚的,相信我。
成长难坚持时,别狠自己“思想是巨人,行动是矮子”。
能感觉到浑身不舒服,有觉无能,比未觉无能、一点麻痹感都没有好多了。说明自己对成长有要求,有期待,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有志青年。
用“回顾反思”找到成长的问题所在,不被它打垮,而是把它跨越,就会成为你的经验。
然后带着这种隐密的兴奋感,一路向前小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