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1日,清晨8:20分出发,8:34分抵达郑小妹的学校,当然还是电瓶车助力,才能如此迅速。毕竟每天花在下楼的时间都快超过骑电瓶车到学校的时间了。
为什么呢?
郑小妹自己走的时候磨蹭,从楼上到楼下,捏着个小娃娃,一边嘴里嘟囔着“我抱着小娃娃的嘛,怎么快嘛?”一边还在跺脚。
我当时突然就生气了,走路就走路,为什么还要玩儿她的娃娃呢?然后,习以为常的开始严厉的数“1、2、3”,通常“3”都还没数完的时候,郑小妹就会行动。大抵是我平时太过温柔,数数的时候,突然拔高的音量和变黑的大脸,让郑小妹总是很害怕,然后变得很乖巧,很听话。
习以为常,是的,没有看错,就是习以为常,我总是习以为常的用吼叫来要求郑小妹做我想让她做的事情,然而,某一个瞬间,我突然发现,我要求她做的和我正在做的是不同的!
我要求郑小妹每天只能用二十分钟平板,然而我自己却拿着手机玩儿个不停;我让郑小妹不要看太久电视,自己却盯着电视,转不过弯;我责备郑小妹吃过多的零食,自己却在家里堆了不少;我埋怨郑小妹走路太慢、不专心,却从未反思过自己行走时捏在手中的手机。
我觉得是郑小妹不够专注,却遗忘了孩子的专注度是来源于父母,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接触最多的群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尽管我们自己可能未曾发觉。而我们的专注度在哪里,我们也未曾去关注,那么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度呢?我不太明确,但我希望自己慢慢的去实践,去发现。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想法:
①给孩子多一些高专注度的陪伴。陪伴孩子的时候,把手机收起来,专注于孩子的陪伴上,而不是人在陪伴孩子,心在工作或是思索其他的事情,或是最浅薄的在玩儿手机。
②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脾气。孩子是敏感的,他们能敏锐的感受到你的态度,当你的脾气冒出来的时候,她的小脾气也会冒出来,而很多的争吵就是脾气的碰撞而来的。
③给自己多一些要求,对孩子少一些期待。自己先做到再去影响孩子。
④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选择相信,然后去做就好了。
父母是孩子最近的老师,孩子是父母最真实的大学。父母和孩子其实是彼此成就的,只有相互支撑,一同前行,才能真正看到彼此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