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爷爷奶奶带着宝贝去上课。
一、部分社交表现
1. 到学校的时候,上一个班还没有下课,刚下课他就进入教室了,说该自己上课了。见到璐璐老师很开心,老师向他打招呼,他没说话,奶奶告诉她说老师好,他才打招呼。建议奶奶在老师在场的时候,不参与到宝贝与他人的社交中,给宝贝自由成长的空间,事后可以再与宝贝单独反馈。
2. 今天班上来了新同学,在老师的提议下,宝贝主动跟新同学打招呼。宝贝:“小朋友好!”对方:“我不是小朋友,我是姐姐。”哈哈,想想很欢乐的场景。没关系,宝贝要面对不同的社交对象,背后隐藏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习惯,多多交流积累经验才重要。
二、部分课堂表现
1. 课后作业有三字经,宝贝已经掌握,但课堂上让跟老师一起说,他却不说,这点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引导。可以多尝试妈妈说一句,宝贝说一句;或者宝贝说一句,毛绒玩具兔子说一句,积木小火车说一句等游戏方法。
2. 对于直观影响记忆兴趣不高。在家让爷爷给做这个练习,看来还没有很好的吸引宝贝的注意力跟他玩起来。
3. 吹蜡烛的环节,第一次成功吹灭,棒棒哒。
4. 课上有些坐不住了。其中,课堂上有两次说下课了,第一次老师说没下课,第二次没理他。整体上有些做不住没有关系,年龄还小,妈妈不要求完全一板一眼的跟下来整整一小时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就值得超级赞美。上课时间说下课了误导其它小朋友、扰乱课堂秩序,这样是不可以的,课后跟宝贝叙述这件事,让他逐步有是非观。
三、对早教的看法
今早看了一篇文章,本来要摘录一些文字,结果被打断了就不知道是哪篇了。文中提到国际知名早教中心老师的观点,早教是上给家长的。家长把方法带回家,参考这些方法高质量陪伴孩子,而不是简单的吃饱饭、不哭闹、不生病。我很赞同上述老师的看法,因而为了保证早教的质量,想报早教的家长要提前考虑到这点。我另外想到,婴儿期的早教需要家长更多的着手去帮宝贝做事,而2岁以后的宝宝理解及动手能力都已满足基本需求,家长陪同上课更多的是观察者的角色,观察宝贝的喜好、突出表现及需要加强练习的内容,不让宝贝离开课堂,不影响他人。回家之后才是课程内容的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