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翻看微信朋友圈时,看到一个已读高中的学生在感叹生活的不易,她说:“如果命苦是一种天赋,那我天赋异禀。”短短的一句话里,蘸满了生活的苦汁。想起她,不由得有点心疼。去年暑假,她爸突发重病,住院治疗花了不少钱,奶奶不久也病倒了。她妈妈不得不辞掉工作回家照顾卧病在床的爸爸和奶奶。曾经的小康之家,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她发这句感慨,估计家里最近又发生什么事了。
想抱抱她,告诉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意”是人生的主角,吃苦,是生活的常态。在苦海中挣扎的我们,除了努力挣扎着浮出水面,还应具备以挣扎为乐的心态。苦中作乐,是我们应对“不如意”的法宝。
当我们觉得自己遭遇不幸时,不妨想想那些比我们更不幸的人。“当你抱怨没有鞋的时候,有的人还没有脚”,关注自己拥有的东西,你会发现,自己即使不是幸运儿,至少也有值得庆幸的地方。《活着》中的福贵,他的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一头老黄牛和他相依为命,比起他,我们似乎要幸运太多。身处苦海的我们,应庆幸自己没有被海水淹没,庆幸自己还有力气挣扎,庆幸对岸有等待我们的灯火,庆幸老天对自己手下留情……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庆幸自己拥有感知痛苦的能力。因为,比起痛苦,麻木才是最可怕的事。一个人一旦变得麻木,就会对自己的生活失去兴致,把自己变成行走的肉尸。我们有感知痛苦的能力,我们就拥有了翻盘的可能。
拥有感知能力的我们,能敏锐地捕捉到不幸中的万幸。“祸兮,福之所倚”,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明白了祸福相依道理。不幸中往往藏着幸运,以这种辩证统一的乐观心态去面对生活中不幸,再苦的生活我们也能感知出甜来。就像苏轼,被贬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海南,他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除了乐观的心态,我们还能具体做点什么来让自己快乐呢?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给了我们答案,他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意思是,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也就不觉得生活苦了。他说的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就是读书,由此可见,精神世界的充实可以超脱物质世界的贫苦。读书,可以成为泛舟苦海的船桨,当然也可以成为我们化苦为甘的源泉。所以,当自己感觉自己被不幸的苦难包围时,不妨沉下心来多看看书,从书中汲取搏击苦海浪涛的力量。
读书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劳动来获得快乐。“劳动可以治愈一切烦闷”,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劳动时,我们会获得大汗淋漓的畅快,和收获的喜悦。这何尝不是一种苦中作乐呢?
百炼方成钢,苦只是老天淬炼我们的方式,命苦不是天赋,苦中作乐才是我们的天赋。人类在苦难中摸爬滚打繁衍至今,靠的就是这种苦中作乐的天赋。一定要相信,我们与生俱来就有让自己活得快乐的潜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激发这种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