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已被忘却
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东方再次出现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却
启航的时代太远太远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
我知道已被忘却
太阳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鲜花重新挂上枝头
......”
——选自《流浪地球》
“家祭无忘告乃翁”,《流浪地球》原著最后一段文字和我脑海中对“家”这一概念的遥相呼应,一瞬间,陆游同我和书中主角,跨越了过去、当下和未来,突破诗书、现在和小说,三个维度的人物情感相互交织,其共鸣足以让我头皮一炸,湿了眼眶。
带着地球流浪,它好像是专属于中国人的科幻浪漫,将我所追寻的科学、浪漫和家的情感,都融汇在一起。在好莱坞大片载着地球进行星际穿越试图为人类寻找宜居地的时候,我们愿意带着自己的故土,让蔚蓝的星球喷射曳曳生辉的尾焰,带着并存的绝望与希望,向无边的宇宙显示出人类的倔强——“我们,选择希望!”
是的,我们选择希望。
《流浪地球》电影截止二月二十五日,上映十九天已达票房42.2亿人民币。这部中国里程碑式的科幻电影给中国带来的,也正是希望,但也不只是希望。
首先,说《流浪地球》是当前电影电视圈流量当道下的一个“破冰者”丝毫不为过。
一个投资三亿的电影,片酬最高的是老戏骨吴孟达,仅20万,而吴京更是戏称自己被导演郭帆“空手套战狼”,0片酬带资进组,再同导演编剧对剧本和电影的静心雕琢和剧组几千人的辛苦付出,最后的质量和成果有目共睹,其对当下的电影业高价明星低劣作品的流量风气有一个“敲山”效果。这部电影为中国硬科幻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是中国影视业健康价值导向的希望。
另外,《流浪地球》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对中国软实力的补充和中国认可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明。
中国工业化的科幻片一直难以推出,当好莱坞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科幻电影已经呈现“百花齐放”之姿时,无奈我们中国的科幻事业却自《三体》流产之后便再无后续内容,我们一边深受好莱坞文化输出的影响,以至于现在还有部分人对中国式科幻抱以悲观甚至恶意的态度;另一边我们又渴望着中国的强大可以带来更多的中国式文化输出,作为民族荣誉感和归属感的交汇点,使得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可以成为世界文化潮流的主流之一,显然,《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在此处的先驱。
而再说到电影中所体现的“国际主义精神”而非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时,它也正是中国对世界局势的态度,透过这个无形的交流窗口,中国所持的观念不仅能透过电影直达国内的影众,也最能向国际社会表态,鲜明地表达中国异于美国的人文精神。
“我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在中国孩子的心中埋下一个科学的种子。”吴京是这样说的,而这不也是诸多科幻片殊途同归的美好景愿之一吗?《流浪地球》最美的场景,是逃逸木星时行星发动机喷射的蓝色尾焰将地球带出太阳系的时刻,劫后余生,又贯彻眷家浪漫和生存现实,深邃的星空为板,瑰美的木星作伴,地球,活了。我相信,这会在中国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颗不一样的科幻种子。
我们带着家,去流浪,我们心怀希望,我们不惧四方。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选自《流浪地球》结尾